如何预防恶性心律失常

会员48169050 已回复
如何预防恶性心律失常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恒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识别恶性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如果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的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情况下,即使应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断药也无法避免。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寒冷、腹泻、发热等诱发因素,按时吃药,定期随访。如果有过心律不齐或者是药物难以掌控的时候,最好是使用消融辅助设备。
有用0
相关问答

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识别恶性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如果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的室性早搏、室速、室颤等情况下,即使应用胺碘酮或β受体阻断药也无法避免。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寒冷、腹泻、发热等诱发因素,按时吃药,定期随访。如果有过心律不齐或者是药物难以掌控的时候,最好是使用消融辅助设备。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恶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治疗:恶性心律失常要做好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保持饮食清淡,注意平躺休息,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保护心脏健康。
2.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华法林片、利卡多因注射液、硫酸阿托品片等,能够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律不齐,因为这种情况会导致短期的血液循环紊乱,导致病人的生命危险。
这些心律不齐有窦性心脏骤停、房室心跳过快、房颤动等。恶性心脏不正常的病人,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恶性心律不齐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某些心脏方面的问题,比如冠心病、心肌梗塞、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这种心脏病的病人会有心律失常的情况。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某些器官的损伤,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疗效也不是很好。一旦发现了不正常的位置,就可以进行射频消融等外科治疗。如果有心跳减慢,可以使用暂时的起搏器进行处理,但是以上情况比较严重的话,生存几率会很小,患者只能通过治疗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在医院,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救治的成功率分别为15%~25%,医院外是4%~9%。具体内容如下:
手术的成功率与原发性病变的严重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AMI患者在出现心律不齐后,积极疏通动脉,术后恢复良好,其治疗效果可达100%。扩张心肌病的病人如果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突发心脏病等情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医嘱使用改善心肌重构、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率,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恶性心律失常通常有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还有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如果心室率超过200次每分,就会出现低血压、头晕、晕厥等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属于恶性心律失常。还有一些较慢的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窦房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属于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脑供血,导致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