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0.5毫米的肠息肉是否严重和需不需要做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出现0.5毫米的肠息肉,但是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不严重,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但是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胆囊息肉多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清淡、易消化饮食,尽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高热量、刺激性、生冷食物的摄入。还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肠息肉严重,早期会出现腹痛、便血、大便中可能含有粘液。如果是息肉大,生长快,恶变的可能性大。息肉小,生长慢,则较少出现恶变的可能。还需要看肠息肉的外形、类型、基底、脆性、溃疡、活动性等来判断。息肉一般是不会出现溃疡的,如果是出现溃疡的表现,认为是出现恶变的可能。有这些症状需要做肠镜,病理等检查帮助确诊和排除。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就是包括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不会癌变,不算是肿瘤性的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称为叫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腺瘤,会转化成结肠癌,所以称为叫肿瘤性息肉。
小儿直肠息肉通常不严重。
孩子直肠息肉,大多由遗传及慢性炎症刺激所致,粪便刺激等致直肠粘膜赘生物发生癌变较少,可单发或多发。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内细菌数量及种类有关,同时与年龄大小以及饮食情况密切相关。儿童直肠息肉并不重,通常多发生在3~15岁小儿,儿童直肠息肉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可采用电子肠镜检测,亦可经电子肠镜取出。
通常情况下,炎性肠息肉患者不严重。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患者患有炎性肠息,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是在体检当中,通过肠镜检查而被发现,部位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黏液便、腹痛等症状,患者及时进行治疗,一般能痊愈,因此炎性肠息肉患者不严重。
炎性肠息肉患者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养,避免劳累,注意保暖,多喝热水,多食用清淡的高蛋白食物,促进身体恢复的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