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疤痕与疤痕疙瘩从病理、症状、治疗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诱因不同:增生性疤痕一般因外伤或者手术、烫伤等,损伤深度达到真皮的创伤所致,以感染和异物刺激为主要诱因。疤痕疙瘩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一般无明显诱因,属疤痕体质居多,继发型多发于外伤因素,引发皮下结缔组织过度增生。
2.症状不同:增生性疤痕形态、大小因损伤的情况不同而异,充血水肿,色泽鲜红或暗红,稍高于皮肤边界。疤痕疙瘩色红、质硬的肿块,高出皮面,形状呈蘑菇状,表面光滑发亮。
3.好发部位不同:增生性疤痕身体任一部位深度损伤都有可能出现疤痕增生,无明显部位差异。疤痕疙瘩易发于胸前、后背、肩膀、会阴部和耳廓部位等。
4.复发性:增生性疤痕: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一般复发率很低。疤痕疙瘩一般难抑制,治疗后复发率高,需结合放射治疗。
增生性的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区别较大。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程度相对较低,不容易激发恶变或鳞癌。而瘢痕疙瘩会形成突出物组织,伴随剧烈的瘙痒疼痛,包括功能的障碍。在长期反复的刺激破溃以后,会激发皮肤的鳞状细胞,导致鳞状细胞癌。
通常情况下,增生性疤痕疙瘩可以药物、物理、手术来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增生性疤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皮肤损伤愈合后所形成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如果患者长增生性疤痕疙瘩,可以使用药物,比如曲尼司特、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曲安奈德软膏、维A酸软膏或等,还可以进行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疤痕疙瘩以耳垂和胸前区的位置最多见,疤痕疙瘩是目前医学界的治疗难题,并不是说花钱就能100%解决的,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结合术后早期小剂量的放射治疗,并配合注射疤痕针,抗疤痕药物外用一系列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疤痕疙瘩复发的概率。疤痕疙瘩是疤痕的过度增长形成的,会超过本身病损的范围,一般容易出现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比如耳垂,胸前区肩背部四肢关节活动的位置。
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区别是发病原因不同。
增生性疤痕多是由于严重的皮肤创伤(如手术或外伤造成的伤口、深Ⅱ度或Ⅲ度烧伤造成的,而疤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定,有些是手术或外伤后的结果,有些则是在打耳洞、打预防针或者蚊虫的叮咬都可能形成疤痕疙瘩。
建议:瘢痕组织内多点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减轻痒痛、使瘢痕萎缩变平,根据不同的瘢痕的类型,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治疗。
病情分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都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常被人们所混淆,事实上,这两种疾病从发病、病理进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
意见建议:瘢痕疙瘩的特征
发病原因:可由明显的皮肤损伤,也可以无明显原因(痤疮、蚊虫叮咬等)。
家族史:常见家族史,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好发部位:胸、肩、上臂外侧、耳垂等皮肤张力大的部位。
形态:超过原始损伤界限,甚至有无限增大可能,在增生过程中可以浸润周围正常皮肤,将正常皮肤也变成瘢痕疙瘩,故而也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的肿瘤。
生长方式:缓慢或快速向四周扩张(一般顺着皮肤张力方向)在将周围皮肤转变为瘢痕疙瘩皮肤的同时,瘢痕中央部位可能渐萎缩
症状:常可无明显症状,偶有痛痒,较轻。
治疗:各种治疗均有极高的复发率,特别要避免行单纯的手术切除。
增生性瘢痕的特征
发病原因:手术、烧烫伤、其他深及真皮的皮肤损伤
病理:往往和皮肤创伤较为严重、手术切口不整齐、伤口污染等有关家族史:无明显家族史,而多和皮肤的损伤程度有关
好发部位:全身各皮肤受损处
单发多发:损伤处发生
形态:向高处增生,基底部局限于原始损伤界限
生长方式:往往在数年后自行萎缩软化
症状:痛痒症状可能非常明显
治疗:压迫、激素注射、放疗均有作用,复发率低。瘢痕萎缩后可行手术切除,术后瘢痕复发可能性小疤痕可以采用手术加放射治疗,同时术后坚持复诊以防复发,如有复发早期注射药物预防,效果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