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孕反应高峰期是几周

会员8255820 已回复
早孕反应高峰期是几周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凤英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
早孕反应高峰期是6-7周。
早孕是指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体重降低等症状。早孕反应的峰值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HCG值的升高速度和孕妇自身的反应来决定。正常来说,孕妇的HCG值在怀孕6-7周后会达到一两万多,这个时候就会有明显的妊娠反应,妊娠反应会逐渐加剧,直到10-12周后才会减轻,所以早孕的高峰是6-10周,根据个人的不同,有的人在怀孕10-20天后就会有早孕的症状,有的人在早孕期的时候没有明显的表现。
有用0
相关问答

早孕反应高峰期是6-7周。
早孕是指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体重降低等症状。早孕反应的峰值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HCG值的升高速度和孕妇自身的反应来决定。正常来说,孕妇的HCG值在怀孕6-7周后会达到一两万多,这个时候就会有明显的妊娠反应,妊娠反应会逐渐加剧,直到10-12周后才会减轻,所以早孕的高峰是6-10周,根据个人的不同,有的人在怀孕10-20天后就会有早孕的症状,有的人在早孕期的时候没有明显的表现。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早孕反应高峰在8到10周左右的时候结束。
女性怀孕后出现早孕反应高峰时间段在8至10左右。因为这时体内的HCG水平会达到最高峰值。在hcg值水平下降后,孕反应也会随着减轻。具体时间需要依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如果早孕反应时间过长,可以尽早到医院进行就诊。此外,在前三个月可以选择服用叶酸进行改善恶心呕吐现象。孕妈需要定期去医院做检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怀孕期间不能吃止吐药,口服维生素B是常用的止吐药物,常用于缓解出现比较严重的早孕反应。
饮食上要注意分餐进食,避免由于反胃而停止进食和饮水。由于血糖太低会引起早孕症,因此要注意不要在睡觉之前吃太饱。吃高蛋白质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减轻反胃,但是要尽量少吃辛辣和垃圾食物。记得要每日补水,因为呕吐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而脱水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出现酸毒症,晕厥等。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一般来说,早孕反应会在怀孕12周以后逐渐缓解。
大多数情况下,怀孕五周后开始出现早孕反应,怀孕7到8周早孕反应会达到顶峰,在怀孕12周以后就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因个人体质不同,早孕反应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建议有早孕反应的孕妇意饮食健康,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及油炸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食多餐,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比如散步、瑜伽等,有利于缓解相关症状。此外,维生素b6能有效改善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需要的孕妇可在询问医生后酌情使用。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目前,早孕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人们普遍认为这和孕期激素水平有关,特别是和血HCG的增高有关。因为妊娠期间各种疾病,所以一定要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在妊娠六周出现,呈现恶心呕吐,妊娠8周按渐减,12周即可多数减轻,但是有些病人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甚至有的时候会延续到整个怀孕期间。部分孕妇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分娩过程。早孕反应较轻的患者,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合理引导饮食,规范生活方式,进行心理治疗,通常可得到减轻,症状严重者,建议及时就诊,予以补液,对症治疗。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并非所有人在妊娠早期都会有不同的反映,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映。一般是在怀孕3个多月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有的人会提前,有的人会迟一些。有些人在怀孕期间没有任何不适,也不必过于担忧。
可以到医院做一下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当的膳食,要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受到计算机的照射,胎儿的身体状况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体质,早期妊娠的症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有的人会有早期妊娠的症状,有的人会觉得很轻,比如恶心,比如呕吐,比如尾巴上的不舒服,有的人会觉得很累,经常会犯困。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