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过多的搬动,使病人仰卧,将头部轻轻的抬起,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对其口腔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4种。舌针针刺,改善语言功能,解决吞咽困难,通过针刺舌部奇穴,活血通络,改善语言功能,让失语患者开口说话,促使吞咽功能恢复,帮助吞咽困难患者张口吃饭,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超早期(1~6小时):线粒体肿胀、星形细胞足突水肿。急性期(6~24小时):细胞结构的破坏。坏死期(24~48小时):局部水肿。软化期(3天~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恢复期(3~4周):胶质瘢痕形成(小病灶)、中风囊形成(大病灶)。
一般情况下,30多岁发生脑梗死临床上不多见,具体分析如下:
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一般多见于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年轻人如果发生脑梗,大多数考虑是血管畸形引起。
患者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忌辛辣油腻的食物,戒烟戒酒。
吸氧与呼吸支持。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脑梗死后24小时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体温控制,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明确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体温大于38摄氏度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