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肝细胞的坏死,是迷漫性的。如果病毒性肝炎不治疗,会出现很多的不适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肝痛疼痛、黄疸、肝掌蜘蛛痣,严重者还会出现有肝昏迷、肝腹水等症状,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传播。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以后会引起肝硬化而引起并发症,如腹水,出血,肝癌而危及生命。目前并没有杀死病毒的特效药物,清除病毒完全靠自身的免疫力。使病毒不复制,肝功正常,不让病情发展就达到目的了。
黄疸前期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黄疸期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人轻度脾大,本期2~6周。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病毒性肝炎是以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功能损害,称为病毒性肝炎。临床上按病原学分型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性肝炎。甲型和戊型多经消化道传染,属急性肝炎,短期内可自愈。而乙型和丙型可引起肝脏慢性损害,表现为慢性肝炎,目前乙肝经抗病毒治疗后,只能控制病情,而无法达到完全,预后较差。但丙肝经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营养,避免饮酒及损害肝脏的药物。免疫调节:如胸腺肽。抗病毒治疗:主要药物有IFN-α、拉米夫定等。卧床休息,重症监护,预防感染,尽量减少蛋白质供应,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