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要多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的,如果就是大血小板比率偏低,血小板数正常,其他的主要指标也没有问题,那血常规没有特别临床意义,可以算作正常,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女性一般容易出现这一现象,因为月经第一天的时候,血小板计数会出现偏低的情况,之后会回归正常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病理因素,例如脾功能亢进、再生性贫血、放射病、急性白血病等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
血小板数目减少的原因有:第一,先天性因素,如范可尼综合征,Alport综合症,血友病等。第二,获得性因素,可以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骨髓侵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药物性因素(包括细胞毒类药物肝素再做类,乙醇,雌激素,磺胺类,甲基多巴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红细胞贫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白细胞正常值是4-10,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数目高,一般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癌症病人一般这种增多是轻微的,都在500以下。
常见于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破坏,骨髓中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血小板就释放出来,造成了大血小板数量偏高。同时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开始恢复时,大血小板数量也会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