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之后能不能走路取决于骨折部位。如果是上肢骨折,可以走路;如果是下肢骨折,可以不负重走路;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能走路。具体原因如下:
1.上肢骨折后可以正常负重行走,不会影响骨折部位。
2.下肢骨折后需要8-12周,骨折完全愈合后才能正常行走。但骨折固定后,可以拄拐杖无负重行走。
3.脊柱骨折后,患者需要卧床2-3个月,使骨折完全愈合,才能下床行走。
肋骨骨折能不能走路需要根据情况而定。
肋骨在胸腔,与肺、肝等部位相邻,肋骨断裂合并肺损害可导致气胸、血胸、呼吸不畅;或是有多个多个肋骨断裂,可造成连枷胸,亦可导致气促;若伴有肝损伤,可引起大量的出血,这些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不能走路。如果只是单纯的肋骨断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位移,那么就会出现胸腔局部的疼痛,并且会导致呼吸和咳嗽加剧,可以走路。
骨折二十天不能走路。
骨折20多天,应该还没有完全恢复。下肢骨折后不能进行负重步行。早期进行负重步行会造成骨折错位,从而导致骨折的恢复。下肢骨折经过正确的处理。20周后,可以在不负重的情况下使用双拐杖进行锻炼。骨折处应定期进行x片检查。根据伤势恢复的程度来判断能否负重步行。如果是上肢骨折,走路就没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第五跖骨骨折20日后不能行走,具体内容如下:
跖骨断裂均为直接的暴力伤害所致,也有一些是由于非直接的暴力伤害所致,例如第5跖骨的底部撕裂断裂,从而导致了较大的软组织损害。在没有发生移位的情况下,应该先做好石膏外固定,4-6个星期后再慢慢的康复。而对于移位性骨折,则要进行外科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建议患者在恢复期间多注意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崴脚导致骨折后不能走路的主要原因有:
1.崴脚导致足踝骨折,如果骨折端没有移位,那么在负重步行时会导致骨折断端脱位,从而影响愈合。如果骨折端已经移位,那么负重走路不仅会加剧脱位,还会对周围的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骨折的愈合延迟,甚至不能愈合。
2.崴脚导致脚踝骨折后负重走路,会导致关节疼痛和退变。
胫骨骨折保守治疗80天后能走路,但建议避免长时间走路。
胫骨是小腿内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胫骨近侧端膨大,向两侧突出成为内侧踝与外侧髁,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可能是直接、间接暴力或者积累性劳损导致的,可能会导致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如果症状较轻,可以进行保守治疗,而胫骨骨折保守治疗80天后,基本已经恢复,所以能够走路,避免长时间走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