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原则。活动应以恢复肢体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应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应围绕恢复负重行走能力进行训练。但是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
如果患者是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力线正常的胫腓骨骨折,一般是没有后遗症。
但如果患者是粉碎性骨折,或是手法复位不当导致的成角畸形,尤其是一侧成角,可能会导致下肢力线异常,后期很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对于胫腓骨远端和踝关节面的骨折,关节面的解剖学复位尤为重要,如果患者关节面不平坦,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伴有明显的疼痛、跛行等症状,此时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手术。
一般来说,胫腓骨骨折会有以下症状表现。
1、疼痛和肿胀:胫腓骨骨折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的症状表现,活动时尤为明显。
2、局部畸形:胫腓骨骨折后,患者通常会有局部畸形的症状,常常会发生成侧方、角的移位、旋转、短缩等畸形情况。
2、反常活动:胫腓骨骨折还可能有骨折端发生反常活动,如果出现骨折端横向活动的情况。
3、功能障碍:如果胫腓骨骨折的程度比较严重,有可能还会出现丧失行走、小腿持重等功能的情况。
胫腓骨骨折术后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但是在术后30天之内应避免下地,可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首先把病肢抬高,用软枕把病肢垫高,有利于病肢的血液循环,然后嘱病人行病肢各关节的屈曲和伸直的主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甚至肌肉萎缩,1个月后可行x线检查,若无明显异常,有骨痂形成,可在床边行无负重的功能锻炼,3个月后便可负重行走。
胫腓骨骨折的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外科治疗,都要尽量避免过早的下地负重,因为过早的下地负重会造成骨折端的受累,会影响到骨痂的生长,会影响到骨折的愈合,同时也会造成骨折对周围的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加重骨折端的疼痛和肿胀。如果患者采取了保守的措施,那么过早的下床活动也会造成骨折断的错位,造成骨折端的畸形愈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受凉,造成损伤组织的痉挛,造成骨折的血液循环受阻。
胫腓骨骨折病人分阶段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期,去除外固定后增加膝踝关节的主动练习。于斜板床站立,15天后开始在扶持下坐,起坐,练习双足站立下做踮足尖,下蹲练习。30天后在扶杆站立位练习,改为双下肢交替步行,增加踝内外翻的抗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