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

会员640905 已回复
儿童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正常的淋巴结,大小如黄豆或花生米那么大;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可以滑动;摸起来不痛;孩子不会有别的不舒服。如果是这种,动态观察就可以了,既不需要打针,也不需要吃抗生素,更不需要吃什么中药。通常认为,当颈部和腋下的淋巴结直径超过了 1 cm,腹股沟区的直径超过 1.5 cm,就算淋巴结异常肿大了。淋巴结异常改变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还是感染,多伴疼痛,包括普通的细菌、病毒感染,及其它病原体感染,需要抗感染或对症治疗。腹腔淋巴结肿大除了与感染有关外,可能还与食物过敏有关。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表现,比如前面所说的淋巴瘤、白血病等,这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虽然比较少见,但碰到了就比较麻烦,需要医生做详细的检查来排查。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主要与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淋巴结炎有关,因为淋巴结炎的常见症状是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局部疼痛、压痛,急性腮腺炎、中耳炎、口腔牙龈脓肿、扁桃体炎等疾病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除此之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等全身性传染病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需要注意,如果是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要警惕淋巴瘤,如果伴有肝脾肿大、贫血等情况,要警惕白血病。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淋巴结肿大,很可能就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还可能是因为身体内有慢性炎症。
淋巴结肿大是指扩大的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可能是源于数量增加的淋巴细胞或网状内皮细胞,或者来源于通常不存在的浸润细胞。宝宝淋巴结肿大也可由淋巴瘤引起的。对于患有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如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患儿,应尽早进行手术或放疗。一般单纯型淋巴结肿大无须处理。因为这种情况下患儿没有明显发热等临床症状。若淋巴结肿大较重,伴发热症状,便需马上到医院进行B超检查,以诊断原因。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孩子出现脖子淋巴结肿大考虑伴有局部感染引起,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可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平时注意孩子清淡饮食,多饮水,同时应该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定时检查。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耳朵后面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扁桃体炎、牙周炎、中耳炎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耳朵后面淋巴结肿大,有黄豆那么大,可以是单独或者是串形的,通常是由于慢性的局部炎导致的,比如扁桃体炎、牙周炎、中耳炎等。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做血常规、B超等检查,以抗炎为主。小儿耳后淋巴结增大,可在颈部或下颚发现有黄豆大小的红肿。如果小孩碰到了肿块,没有任何的痛苦,也就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因为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表面淋巴结。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孩子感冒发烧会引起淋巴结的肿大,但是如果孩子患有结核病变或者是有全身的感染病灶,也会刺激导致小儿淋巴结的肿大。正常的时候会存在一些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都比较小然后摸上去也不疼。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耳后的淋巴结肿大,考虑是淋巴结炎的可能,大部分的淋巴结肿大都属于发炎的状态,包括病毒性炎症和细菌性炎症。周围的组织器官有炎症,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身体在处于过度疲劳时,或是免疫力下降时,肿块会变得更加明显,在身体组织器官炎症消退时,淋巴结的肿块也就会明显的消失。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