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要做什么检查

会员163434 已回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要做什么检查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1、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该病首选检查方法,表现为左心室高度扩张,室间隔和左心室前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广泛纤维化,以心内膜下区域最为显著。二尖瓣腱索、乳头肌纤维化,回声显著增强,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少至大量反流信号。若出现以上超声征象则需注意冠状动脉异常情况,肺动脉内可见来源于冠状动脉的血流信号可明确诊断。
2、冠状动脉造影:以往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金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而且对于冠状动脉明显扩张的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显示冠状动脉全貌,故不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典型患者可见主动脉根部左冠窦内无左冠状动脉发出,右冠状动脉增宽,血流方向为右冠状动脉至侧支,逆灌至左冠状动脉,再到肺动脉显影。
3、CT:心脏CT显示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起源正常的右冠状动脉增粗,两者之间有侧支血管形成。但小儿宜选择双源CT,双源CT具有时间、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及辐射剂量少、图像质量好等优点,解决普通单源螺旋CT在高心率、心律不齐等冠状动脉检查的难题,实现冠状动脉疾病尤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的无创性常规体检筛查,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4、心电图:典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心电图特征为前侧壁心肌缺血及出现心肌梗死特征性表现,IaVL导联ST压低,T波倒置,宽深Q波。有研究表明心电图IaVL、V4~6导联病理性Q波,对于诊断婴幼儿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5、胸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心影增大,肺血增多。
有用0
相关问答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般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CT、心电图、胸X线检查等项目的检查。上述检查能够帮助医生迅速掌握患者情况,以便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指一支冠状动脉或其分支,或两支冠状动脉起源于近端肺动脉干,或极少数起源于近端右肺动脉。通常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你好,23岁男性,有疲倦乏力、偶尔心绞痛,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正常的冠状动脉应该是起源于主动脉的根部的,但是有的可能是先天异常,起源于肺动脉,这容易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意见建议: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平时不要过劳、熬夜。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行外科手术动脉搭桥

陈允 医师 内科 罗定市结核病防治站 已帮助用户:2184
擅长:急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肺气肿,感冒,老年人肺气肿,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哮喘

问题分析:您好,您的问题已收悉,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该疾病可能和高脂血症存在关系,高脂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之一,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饮食上主要是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为主
意见建议:您好,您的问题我在前面做了简单的回复,您看一下,综上所述,建议患者需要进行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另外,既然患者已经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完毕了,那么现在就是积极的遵从医院医生的医嘱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即可。谢谢

田力 医师 内科 郭庄煤矿卫生所 已帮助用户:13240
擅长:高血压,大叶性肺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II型糖尿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性尿路感染

指导意见: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指1支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左前降冠状动脉或左回旋冠状动脉)或2支冠状动脉起源于近端肺动脉干或极少数起源于近端右肺动脉。

罗英春 其他 皮肤科 威县大宁北台吉村卫生室 已帮助用户:152809
擅长:皮肤过敏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的来看的话,首先告诉你的是你这应该是先天的器官发育畸形的症状,但是一般是不会有啥影响的,
意见建议:你好,尤其是你原先没有啥症状的话,那么这是和你现在的症状没有多大的关系,那么那医生看了检查后说了什么。

陈彦飞 医师 内科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已帮助用户:3814
擅长:慢性腹泻,麦胶性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嵌杯样病毒胃肠炎,心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肠胃炎,肠出血

问题分析: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较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其中,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最常见和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种,
意见建议:左右冠状动脉可单独或全部起源于肺动脉。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时,扩大的左冠状动脉可通过侧支与右冠状动脉相通,再进入肺动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