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昏迷的常用穴位

会员1716970 已回复
治疗昏迷的常用穴位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昏迷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
1. 人中穴(位于下巴中央):刺激人中穴可以促进呼吸和循环,缓解缺氧和窒息,对昏迷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2. 神阙穴(位于脐中央):刺激神阙穴可以调节肠道运动和水分分泌,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3.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刺激合谷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平衡,缓解头痛、失眠、昏迷等症状。
4. 耳门穴(位于耳垂下方):刺激耳门穴可以调节心率和血压,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5. 风池穴(位于颈部第二、三椎间):刺激风池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平衡,缓解头痛、失眠、昏迷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昏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方法,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治疗昏迷需要坚持使用,症状缓解后仍需持续观察和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昏迷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极度抑制状态,是不同的病因影响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阻断了它的投射功能,不能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或是大脑皮质遭到广泛的损害以及两者均遭到损害所致。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通常来说,脑溢血昏迷处理方法如下:
脑溢血导致昏厥,说明疾病很严重,出血的量很多,可以通过口服甘露醇和复方甘油来减轻颅内压力,从而减轻脑部水肿;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达到手术指征后要及时进行外科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低血糖昏迷治疗需要及时纠正低血糖,预防进一步脑损伤,降低死亡率。
常见药物有胰高血糖素、葡萄糖,其皮下或者肌肉注射胰高糖素可促使血糖升高,并维持1-2小时;神志清楚者可以空腹,神志不清者可给予静脉葡萄糖以提高血糖水平,纠正低血糖的状态。对于存在胰岛素瘤引起的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从而改善不适症状。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脑干梗塞重度昏迷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使病人出现呼吸衰竭而死、意识不强等。需要立即送到ICU进行严密的监护和维持,并对其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在药物方面,可加强脱水,降低脑内压力,减轻脑干水肿。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行消融栓塞,无溶栓的患者行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措施。可以口服纳洛酮、醒脑宁等药物,如果出现高烧,可以使用冰帽进行物理治疗。对多种复杂的疾病进行治疗,保持器官的正常运作。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死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存活的时间。有的患者可能在数天,有的患者数个月。个别患者是处于嗜睡和浅昏迷的状态,也可能醒来。这主要是看患者的年龄、基础状态、基础疾病以及家属照料的情况。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昏迷属于脑膜炎后遗症,脑炎40°C以上极度高热,抽搐,昏迷,肢体麻痹,浅反射消失,肌张力增强,脑膜刺激症状和锥体束征可见,严重的可能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发现有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