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理

会员188079 已回复
我婆婆她现在患有心脑血管跟高血压,那么这些疾病的饮食该如何调理?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小编 医师 驻站医生 其他 三级甲等
擅长:肥胖人群营养调理,各类慢性疾病营养调理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人,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饮食建议:
1. 限制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与高血压之间有关系,婆婆可以尝试将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天6克以下。
2. 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的摄入量。这些食物有利健康,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3. 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和部分植物脂肪中含有饱和脂肪,多吃容易导致血管壁变硬、堆积脂肪以及脂肪的氧化,形成斑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4. 控制饮酒量。过量饮酒可对心脑血管健康带来风险。
5. 控制咖啡因摄入量。咖啡因可以增加神经活动性,从而增加血压,所以建议尽量减少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如咖啡、茶和碳酸饮料。
以上是饮食方面的建议,但是建议婆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理,避免不适当的饮食措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建议婆婆进行定期体检以及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辅助管理心脑血管和高血压疾病。
有用0
相关问答

高血压体检项目以血,尿常规为主。
如发现病人贫血,血尿等、尿蛋白等能成为肾性高血压的表现。病人因高血压而造成严重肾损伤。肾功能下降会影响到其他脏器的正常运行,如心脏停搏、脑水肿、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治疗。血钾升高、血钠指肝肾功能中的血糖血脂,血钾低可能诱发高血压,通过心电图做相关检查,对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心肌肥厚有一定帮助、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现象。建议:如怀疑患有高血压,必须去正规的医院做详细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患者定期使用降压药物,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推荐低盐低脂饮食。
此外还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忌吃高盐,高油、高热量食品。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肾脏功能。如煎炸、烧烤之类食品。此外还可以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品如面包,糕点等。做饭尽量用蒸煮。这样不仅能降低胆固醇含量还可以减少食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易造成水钠储留,引起血压增高。食盐过量会造成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几率提高。脂肪类摄取过多,易导致冠脉粥样硬化,增加了心脑疾病的发病危险。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患者可以不军训。
考虑到军训的条件很苛刻,军训的强度和强度都很大,而且大部分都是秋天,九月一号以前,军训的时间会比较长,环境也会很艰苦,比如高血压,比如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不能参加军训,以免在军训中血压突然升高,出现高血压危象,从而引起心脑血管事故,通常需要及时请假,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危害健康。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病人可食羊肉,但不能过量,羊肉性温热,能温补脾胃、肝、肾,一句话,羊肉最适合体质虚弱者。
高血压患者是否可以食用羊肉应根据高血压患者体质类型来具体确定。当血压控制稳定时,若属阴寒凝滞型可适当食用羊肉,有温通之效。若病人属肝火上炎、阴虚阳亢,则不太适宜食用羊肉,食用羊肉可助长火热之邪并可引起血压增高,具体病人类型应由中医师辨证指导。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熬夜对控制血压非常有害,高血压患者熬夜,很可能导致血压出现异常起伏,对此,人们应该引起重视。
很多人都觉得熬夜后容易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其实这些症状与高血压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常常熬夜,病人可有眩晕感,象这样的情况,多认为是高血压造成,建议必须接受医生指导,及时按剂量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以减轻症状。建议患者晚上别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疾病。如吸烟、饮酒、高血压等,病人必须绝对严禁。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患者能吃枸杞,适当吃点,对补充体内某些微量元素亦能收到良好效果。
如果经常吃的话,还能对身体有益。但不宜过量食用枸杞,会导致出现上火这一情况。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情况,而且还能诱发其他并发症。当然也可浸泡枸杞。高血压患者在服药之后,需要注意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能过度的运动和熬夜。通常情况下,应给予降压药物,以顺利控制血压。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