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眩晕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辨证常分为痰湿中阻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和肾精不足型四种证型,临床最为常用的眩晕方药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尤其适用于风痰上扰的眩晕。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颇多,发病原因有多种,脑血管性眩晕出血性和缺血性均可引起,以后者多见,通常起病均较急。因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且内耳及前庭神经核的供血动脉均为终末动脉。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避免体位变动等,合并呕吐的患者,需要预防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合并心慌、胸闷的患者,需要低流量吸氧。对因治疗,是指明确致病原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脑供血不足引起的,需要改善循环;如果是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需要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狭窄严重的,可安放血管支架。
眩晕症只是一个症状。可以由好多疾病导致最常见的就是耳部疾病。那么眩晕症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会表现为视物旋转,甚至出现复视,走路不稳,偏向一侧,甚至不能走路和跌倒,还可以伴有心慌、呕吐、周身大汗、胃区不适等自主神经症状。
眩晕症应结合病因对症治疗。单纯晕而不眩,且未伴有视物旋转的症状可能由前庭性或耳源性疾病引起,若患者贫血,需纠正贫血。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进行甲状腺治疗。若是良性位置性眩晕,可采用手法复位。
第一个是药物治疗,西医多选用止眩、定晕类药物,中医采取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舌苔、脉象区分证型,选用相关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第二个是针灸治疗,疗效较好,临床上常取止眩、定晕、祛湿、化风等相关穴位。以祛风为主,可取双侧风池穴、太阳穴,以祛湿为主,可取阴陵泉穴、中脘穴;如合并肾气亏虚、脾气亏虚等,可选用三阴交穴位。第三个是耳穴疗法,作为轻度眩晕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无痛苦、疗效平稳、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