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有一个体温下降的过程,体温下降过程的标志一般就是出汗。一直出汗的情况,如果体温较高,那就是说热势较盛,通过出汗并不能够降低体温到正常范围,这在中医上叫做大热、大汗的阳明热盛证,应该用清气分热方法清除热邪、保存津液,要注意补液,避免出现脱水。
发烧打针后一直出汗可能是针剂里含有退热药物,一直出汗是退热药物起了作用,可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带走机体的热量,应注意补充水分,可适当喝点蔬菜水果汁,避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清淡饮食,可煮点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注意保暖,勤换干爽衣物,避免着凉。
发烧后出汗是退烧,通过出汗的方法能够将体温慢慢地下降,但是患者也需要结合自身发烧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改善,在改善时也需要了解病因。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所引起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抗生素药物改善,也需要做抗感染治疗,通过规范的治疗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在改善期间也需要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孩子服用退热药物之后出汗,有利于体温的降低,能够增加体内的代谢。出汗以后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避免感受风寒,以免加重感冒的症状。出汗过多还要注意补充体内所必须的水分,在中医角度出汗多也容易耗伤体内气阴,需要吃一些补气阴的药物。最主要的需要监测体温的变化,一般温度变化过大,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发烧后出汗可能是退烧的,也是物理降温的常见的方法,因为随着汗液的渗出,机体会带出大量的热,进而达到降温的作用。看是细菌引起还是病毒引起,进而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退烧后出汗可能是邪气仍在或者气虚的表面,邪气仍有向外发散之势则会持续有小汗,由于机体需要抵抗外邪,卫气消耗太过也会出现气虚汗出不止。如果发热已经完全消退,则汗出也应逐渐停止。如果仍有汗出不止并且伴有乏力等,则要考虑是气虚引起,可以服用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