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吗

会员3329983 已回复
连花清瘟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吗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永明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
连花清瘟一般指连花清瘟胶囊或连花清瘟颗粒,通常不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连花清瘟胶囊、连花清瘟颗粒均无证据表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如果想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等。患者按照医嘱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蛋白,以达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目的。
患者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地铁、医院等,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还要做好个人的手部和口腔卫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消毒。
投诉 有用0
相关问答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用有消毒效果的洗手液,也可以选择含有酒精成分的。
通过勤洗手的方式,能够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不断的滋生,在洗手时也需要掌握好洗手的步骤,仔细的清洗手心以及手背或者手指缝隙当中的细菌,在进行清洗时,也需要选择流动的水清洗。避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需要居家隔离,不要到人群过于密集的地方。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但在长时间临床实践中,我国许多医者发现,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中医中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确诊病例,在临床治疗推荐采用清肺解毒汤,或根据具体症状使用其他处方,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中成药,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中效汤剂可和中药注射液同时配合使用。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一般情况下,孕妇可以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主要通过咽拭子或鼻拭子进行,这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少,采集的部位是咽喉和鼻腔,没有放射性,对胎儿没有影响。因此,孕妇完全可以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特别是那些有相关流行病学史的孕妇,比如去过新冠疫区或者接触过新冠确诊病例。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分为普通型、轻型和重型。通常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流感病毒以及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的症状。对于重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患者通常并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出现生命的危险,当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隔离治疗。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孩子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防护不当的情况下更容易感染病毒出现感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为临床常用的感冒药,研究证实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等作用,可较好改善感冒症状。关于儿童用药,2020年发布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中也指出,连花清瘟可缓解小儿感冒出现的咽痛、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缩短退热时间。并且该药中含有的红景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身体恢复能力,加快病情痊愈。该药性质温和,安全性也较有保障,服用后不容易引发嗜睡等不良反应,退热后也不易反复。需要注意儿童服药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服药治疗期间,建议家长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起居,保持饮食清淡、均衡,保证充足睡眠,促进恢复。如果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后症状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杨效华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急慢性咽炎、鼻窦炎、气管炎、肺炎、哮喘、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肺心病、COPD、慢性咳嗽、感冒、反复支气管扩张。

说不上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有多长,可能在1~14天内,多数在3~7天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由于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新冠病毒感染后,多数约3~7天内起病,少数病人可在感染后一天内起病,也有的病人感染后约2周起病。
所以暴露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的人通常需要及时检查。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