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六个月大便绿色化验肠炎消化不良怎么办

匿名 6月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宝宝六个月大便绿色化验肠炎消化不良怎么办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药一周无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有效的办法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孔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内科
擅长:肾病,内分泌
已帮助用户: 3631
病情分析:您好。最好是先给孩子用一段时间的思密达和妈咪爱和小儿健脾素给孩子治疗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会好的,如果孩子还是不好的话,在带孩子到医院儿科检查一下是比较好的。
意见建议:绿便一般可能会是消化不良,可以给宝宝吃几天妈咪爱,它能帮助消化的。可以补钙和鱼肝油。多给宝宝喝点白天水,喝水好的!母乳喂养,需要考虑母亲的情绪,情绪紧张、焦虑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大便情况。
有用0
医师
擅长:
已帮助用户: 13982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主要考虑为肠炎。 建议像你宝宝这种情况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建议你应该带宝宝去医院做个大便常规检查,如果是肠炎就要及时输液抗炎治疗,
意见建议:以免延误病情。注意休息,多给宝宝喂开水,注意观察宝宝各方面的情况,吃奶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餐,不要一次吃得过饱。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祝宝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病因、肠道病变、临床症状来区分宝宝消化不良和肠炎。具体分析如下:
宝宝消化不良与受凉或饮食不当有关,而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除此之外,肠炎因为病毒或细菌侵袭,肠黏膜受损,大便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等,而消化不良没有;肠炎的孩子常常伴有腹痛的情况,如果是细菌感染,有里急后重等表现,是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水一样的大便,而消化不良一般是大便稍有点稀,里面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所以可以通过病因、肠道病变来区分宝宝消化不良和肠炎。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儿童肠炎消化不良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改善。
儿童肠炎消化不良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促进消化的药物治疗,比如健脾散、鸡内金散、小儿消食咀嚼片以及化积口服液等,吃了以后能够改善肠炎造成的消化不良,同时还可以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堆积的食物消化。
服用药物期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六个月宝宝消化不良脾胃差,主要是因为长期卧床不动,脾胃功能受到影响。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在饭后多玩耍,将身体运动起来,促进脾胃的机能,调整肠胃的气机,缓解身体的不适。
此外,在床上翻滚、玩玩具、爬走等都可以帮助孩子调整肠道的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消化吸收。如果孩子有明显的不适,还可以口服枯草二联活菌胶囊等肠道益生菌。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善,比较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是出现了脾胃虚弱的表现。时候应该选择服用健脾消食的中成类药物进行治疗。添加辅食要从少到多,要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这种症状多是因为宝宝脾胃娇嫩虚弱,在加上喂养不当引起的,治疗方面适宜采取补益脾胃的药物治疗。科学喂养宝宝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保证宝宝饮食的营养平衡,要在宝宝饮食中注意对粗食、杂食、荤素搭配的合理配比,满足宝宝对于不同营养素的需求。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消化不良是肠炎还是胃炎说法错误。
肠胃是相连的,不能简单的分为肠炎和胃炎,所以消化不良是肠炎还是胃炎说法错误。如果出现了胃炎或者是肠炎,那么就会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而胃胀感、腹痛、胃肠动力不足是症状,可以口服消化曲美布丁、莫沙必利等治疗。
患者平时应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定期复查。

刘正新 主任医师 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