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类P波增宽的ECG征象,P波持续时间大于0.12s,其波峰有切痕,其波形可能会升高,也可能不会升高,与心房增大、心房肌梗塞等因素有关。
不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的一般多会出现反复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40%的病人会有房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心动过速的历史,同时还会出现胸闷,气短,心律不齐等。而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则是常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疾病,以及严重病人死亡的几个钟头。而弥漫型完全型房室间传导障碍及窦-室传导主要是因为高血钾所致。
窦房传导阻滞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肌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窦房结动脉供血减少,使窦道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损伤窦房结,也会引起窦房结传导阻滞。此外,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出现窦性传导阻滞。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以免影响病情或药物疗效。
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可能是由疾病、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高钾血症等疾病会引起双侧束支传导阻滞。但是长期使用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也可能会引起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此外,肥胖、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双侧束支传导阻滞。
如果患者出现了这一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病情延误。
通常来说,窦房传导阻滞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下降、器质性心脏病等导致的。
窦房结功能下降可导致窦房结附近的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延长窦房结的传导时间,从而导致窦房传导障碍。窦房传导阻滞是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如病窦综合征、冠心病、心肌病等。在临床上,窦房传导阻滞的治疗首先要找出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由窦房结的问题造成的,可以通过窦房结的功能来解决,严重的患者则要用起搏器。窦房传导阻滞可以通过针灸、中药内服、穴位按摩等方法进行。
心脏传导阻滞是心脏搏动导致的。
窦房结控制着心脏的传导系统,并经由房室结、希氏束向心室区传递,引起心脏的跳动。心脏的传导阻滞是通过以上几个位置进行的,如果发生了传导阻滞,就会出现传导障碍。比如窦房结在发作的时候,会出现传导障碍;此外,如果传递到房室结,还会引起房室结传导阻滞,其中包括束支传导阻滞,比如右束支、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房室结的传导阻滞是常见的症状,因为房室结病变,会引起房室传导系统的功能降低,从而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这种传导阻滞是可以通过静息的心电图和24小时的心电图来检测的。有冠心病、自身传导束支的退行性病变、其它药物导致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的症状。可见于正常人、风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患者。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右束支有问题,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递到右心室,但电信号还是可以通过左心室传导的,只是回避右心室收缩延迟了一些而已。这种心律失常本身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上一般没有任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