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吃什么药

会员1141352 已回复
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吃什么药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王伟 医师 河北省霸州市医院 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外科
已帮助用户: 49389
穿透伤的病死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为49.3%~60.7%,后期约为3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降至15%。病死率仍在10%以上,主要死亡原因为:①脑部重要区域损伤;②并发颅内血肿;③合并伤与休克;④颅内感染等。我国创伤弹道学研究发展很快,对各种投射物的致伤效应、致伤机制、损伤特点、颅脑火器伤的直接损伤、邻近损伤、远隔部位损伤(远达效应)及其对全身影响的认识逐渐深入。采用创伤弹道学理论来指导火器伤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颅脑火器伤的病死率已经降至9.4~9.6%。当头部伤口大量失血时,可能发生休克。当污染的异物进入颅内时,可形成颅内感染。穿透颅骨时,可能发生颅骨骨折,脑组织损伤出血时,可并发脑内血肿。
有用0
关注
谷印亮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卫生院 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头痛,中风,腰痛
已帮助用户: 269402
指导意见:这个高脂血症需要服药治疗,如果是甘油三酯高的话,就服用非洛贝特来治疗;如果是胆固醇高的话,就服用阿托伐他汀来治疗!平时要多锻炼身体,控制好饮食。
有用0
相关问答

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AL)又称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反应引起脂代谢改变。
本病常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妊娠,肥胖,嗜酒等所致,还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如β受体阻滞剂和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所致。
治疗时需要控制饮食和改变生活方式,给予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并积极处理原发病。具体使用药物请根据临床情况并在医师面诊的指导下使用。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高脂蛋白血症Ⅲ型要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浆电泳实验等检查,具体内容如下:
1.体格检查:如果患者患有高脂蛋白血症Ⅲ型,可能会出现体型肥胖的情况,如果患者的手掌纹存在黄色的包块,也有助于为患者做进一步的诊断。
2.实验室检查:高脂蛋白血症Ⅲ型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会有比较明显的升高,胆固醇通常会高于10.3mmol/L,而甘油三酯水平也会超过4.5mmol/L。因此,通过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情况。
3.血浆电泳试验:如果患者患有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经过血浆电泳试验,通常可以观察到β移动脂蛋白区域有一条宽带,由此,患者可以诊断为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高脂蛋白血症Ⅲ型可能会有黄色瘤、脂性角膜弓、皮肤发凉等症状表现。具体内容如下:
1.黄色瘤:高脂蛋白血症Ⅲ型可能会有黄色瘤的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在患者的眼周围。
2.脂性角膜弓:高脂蛋白血症Ⅲ型还可能会有脂性角膜弓的症状表现。
3.皮肤发凉:当患者的情况加重时,高脂蛋白血症Ⅲ型还可能会伴有外周血管病变,出现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差、皮肤发凉的情况。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一般是,针对性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展开治疗,可控制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1.他汀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该类药物能够加速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2.贝特类药物主要用于以甘油三酯浓度(TG)升高为主的脂蛋白异常血症,常用药物包括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血脂是人体血液中各种脂肪的统称。血清中的脂蛋白主要有乳糜颗粒、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按照脂类的物理性质,按照不同浓度的脂蛋白水平,将其划分为五型(I,II,III,IV,iv)。iv型以VLDL增高为主,血清TG值显著增高,而胆固醇则正常或偏高,患者可以去医院完善性相关检查,再明确病因。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高脂蛋白血症Ⅰ型吃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较好,具体内容如下:
高脂蛋白血症I型需要长期的饮食管理,在婴幼儿时期可以口服含有中链脂肪酸的配方乳或低脂牛奶,同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从而达到减少三酰甘油水平的目的。首先需少吃油炸食品、蛋黄、海鲜、动物脂肪和动物脂肪,多吃含糖的饮料,多吃蔬菜、水果、蛋清、各种豆制品,保持身体健康。在婴幼儿时期,可以使用含中链的乳制品或低脂乳。其次可适量的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与脂溶性维他命。多吃一些橄榄油、核桃油、亚麻子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