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是先天性眼球震颤与弱视,右眼视力是0.5,左眼视...

会员41262964 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我儿子是先天性眼球震颤与弱视,右眼视力是0.5,左眼视力是0.42.他不戴眼镜,请问用那种治疗仪好。我儿子今年五岁。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眼底检查右眼1.000s左眼是1.000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用哪种治疗方法好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方志杰 主治医师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咽炎,过敏性鼻炎,急性喉炎,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分...
问题分析:你好,治疗弱视主要是配戴眼镜并配合弱视训练
意见建议:建议给孩子配戴眼镜并配合穿针描画等精细工作
有用0
关注
史校谦 主治医师 陵川县第二人民医院 五官科
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代谢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晶体...
已帮助用户: 679
问题分析:现在这是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等超过12岁,治疗基本无效。
意见建议:其治疗可采用戴镜、遮盖、弱视治疗仪治疗。精细操作。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本病病程较长,一定要有耐心。
有用0
韩贤奎 医师 五官科
擅长:近视、斜视、白内障
问题分析:根据你说的情况,考虑是由于眼部屈光不正导致的眼部弱视表现。
意见建议:弱视除了配镜矫正治疗外,还要随时接受专科医院医生的指导。食物单一,造成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尤其是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是引起孩子弱视的主要原因,所以日常多吃动物性食品,如:动物的肝脏、蛋类、鱼类、奶类、甲壳类、根茎类食品、绿色蔬菜,以及新鲜水果对孩子弱视的矫正都是有益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单眼弱视很常见,与发病机制有关系。
弱视的原因主要是有先天性疾病,如单眼斜视、光参差、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遮挡视轴,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此时通常表现为单眼弱视,偶尔有双眼同时存在。建议发现要及早治疗,单眼弱视若任由疾病发展,恢复非常困难。要祛除不利因素,如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矫正斜视,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要配戴眼镜,矫正不利因素后做遮盖和弱视训练,通常可以治愈。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左眼弱视右眼正常可能是近视导致的。
孩子的左眼表现为弱视,而右眼球则表现为正常。有一定的原因是屈光参差。一般是带着小孩去医院做个视力测试,再做散瞳验光,一般是轻微的远视,而左眼是中高度的远视和散光。因此,如果左眼看东西不清楚,那么左眼的视觉能力就会被压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3-6周岁是弱视的早期,经过适当的处理,也能使人的视觉得到恢复。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弱视的“治疗年龄”为3-12岁,弱视的“治疗期”为3-6岁。弱视的治疗可以持续几年;中国3%的儿童患有弱视,在某些地区甚至高达5%。儿童弱视现象越来越严重。患弱视的儿童并不可怕,只要治疗得当,90%以上的儿童视力可以改善,80%的儿童可以治疗,当家长发现孩子经常皱眉头、斜视或近距离看清楚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单眼弱视应佩戴弱视眼镜,平时做弱视训练,提高单眼的视力,把弱视眼的视力逐渐提高至正常,建议给孩子佩戴合适的眼镜应及时治疗,这个年龄段治疗,到了成年人是不能治疗了,平时注意让孩子,多做弱视训练,比如描红、捡豆子、穿珠子等。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尽快进行视力矫正等,长时间可能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慎重安排等看一下,避免劳累和熬夜等,平时不要长时间选择电子产品等,配合眼保健操等调理身体看看的,会逐渐改善的。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弱视左眼最近震颤多见于眼外肌功能障碍,需要通过眼科进一步检查,检查方法是眼球正视前方,如果眼球来回摆动,这就是眼球震颤的表现。可以做手术矫正斜弱视,不过具体的情况要去眼科医院做检查后再决定。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