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患者的情况要不要继续服药

匿名 51-65 已回复
尊敬的专家:
患者女61岁,今年3月2日体检血常规
白细胞5.9 红细胞4.45
血小板239 中性粒细胞比率34.4
淋巴细胞比率55.7 血小板平均体积7.6
医生说中性粒细胞少,开药方利血生和鲨肝醇服用两个星期,中性粒细胞比率升为49.0 淋巴细胞比率为40.8,白细胞5.4. 医生说还不行,继续服用。可是这次服用后,白细胞为5.2,中性粒细胞比率33.3,淋巴细胞比率55.9,医生改为服用利血生和十一味参芪片。两个星期后化验血常规,白细胞为4.9,红细胞为4.44,中性粒细胞比率为33.2,淋巴细胞比率为55.9,单核细胞比率为8.5,平均血小板体积为7.2.
请问患者的情况要不要继续服药?不好意思,我只有5分可以悬赏,就尽其所有了。谢谢!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易城辉 医师 于都人民医院 外科 二级甲等
擅长: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 56397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及临床资料分析,考虑是采用中药调理看看
有用0
相关问答

在做胃镜检查之前,患者可以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升高影响胃镜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不能做胃镜检查,因为胃镜检查需要从口腔进入,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适情况,从而导致血压异常波动,造成生命危险。
另外,胃镜检查前要测量血压,血压稳定后再做胃镜检查,因为血压过高是禁止麻醉的,建议高血压患者术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避免自行服用,以免影响检查效率。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早期的高血压疗法是用药物控制血压后,可以停止长时间服用。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诊断出高血压,就必须终身服用药物。血压的变化会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长期服用长效的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的变化。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因高血压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医生建议,一旦诊断出高血压,就应该终身服用药物,而不是盲目的停药。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绝大多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终身应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对于甲状腺肿大和结节等症状明显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长期服用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但是对部分甲亢严重患者而言,即使是短期应用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楚甲减发生原因,为原发性甲减,或垂体功能减退继发甲减,在处理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差异。对于甲状腺癌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低下,可以先服用一些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生长激素等药物,然后再考虑补碘的问题。如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的补充,要从小剂量抓起,逐步根据甲状腺功能结果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是内分泌肿瘤或者甲状腺癌引起的甲减,则应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着其严重影响预后的因素。若为垂体功能减退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一边补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也是必需的。
另外,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也要从小剂量开始,慢慢地增加到较大剂量,直到达到治疗目标为止。若为甲状腺手术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的补充要从高剂量入手。

孙香兰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本来就有高血压,可以吃一些降压药来保持血压稳定,就算血压正常,也要吃一些降压药。
即便是血压没有问题,患者也要吃一些降压药来巩固治疗,同时要定时的进行血压的检测,同时要注意有规律的使用降压药,不要出现血压的变化。平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降压药。患者不可以私自使用降压药,需要遵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胃癌手术后已经做完六个化疗疗程了还是要继续,要确定目前有无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全身主要脏器功能及能否耐受化疗;目前身体状况对化疗耐受性,营养情况及精神状况。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常见恶性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尤其对肺癌、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肿瘤、前列腺癌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高血压病人每天早上9点至11点服用药物。
早上9点至11点是血压高峰,晚上睡觉后血压会降低至最低水平,所以高血压病人只要在早上服用药物就可以了,早上服用较多,如果晚上持续服用,血压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脑卒中。晚上十点钟的副作用要比平时少,晚上十点的宿尿效果更好,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用药,用药要从低剂量开始,首选长效制剂。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