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肝炎不会引起血小板降低的,但是对于长期的慢性肝炎造成的脾功能亢进,可能造成血小板降低。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的种类比较多,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
血小板降低是由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降低并不能代表就是头晕。头晕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睡眠不足,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测量一个血压,保持一个充足的睡眠,去医院化验血常规。
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会引起血小板降低。因为肝硬化会导致脾脏增大,从而导致脾脏功能亢进,脾脏功能亢进的现象是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还有血小板降低。如果疾病只是处于乙肝携带、慢性乙型肝炎时,不会引起血小板降低。如果这一时期出现血小板降低,需要除外是否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只有肝硬化时期的肝病才会引起血小板的降低,所以不能单纯因为血小板的降低,就考虑有乙型肝炎。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机体止血,防止出血,血小板过低,容易引起出血,如皮下瘀伤、鼻出血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各种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所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是10-30万/mL,低于10万/mL就是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药物和感染因素,如流感病毒感染以后病人出现发热,有些人用了消炎止疼药,就会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由于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血小板减低的原因有血液系统疾患和非血液系统疾患,血液系统疾患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VANS综合症、DIC、骨髓增殖性肿瘤等。非血液系统疾患包括风湿结缔组织疾病、甲亢、重症感染、严重失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