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状:偶有心脏部位隐隐疼痛发病时间:心脏杂音是96...

会员44759295 33个月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主要症状:偶有心脏部位隐隐疼痛发病时间:心脏杂音是96年体检时查出做心电图正常化验检查结果:2009年11月23日检查心脏杂音肺动脉瓣狭窄心影饱满两肺纹理略多做心脏彩超没有发现其他问题心脏其余各部位正常;以前检查医生没有讲“肺动脉瓣狭窄心影饱满两肺纹理略多”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县城医生建议到大医院查查又说不治疗也没有多大关系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到应该怎么治疗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请医生给个建议(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占胜 医师 威县贺钊乡小河村卫生室 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 460681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肺动脉瓣狭窄需要看具体的狭窄的程度中重度的狭窄是需要手术的治疗的不知道病人现在有没有出现嘴唇发紫或者喘的现象呢建议去医院做个详细的心脏彩超检查明确具体的狭窄程度后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希望我的回答帮到你ydy.
有用0
关注
高国静 医师 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妇产科 二级
擅长: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痛经
已帮助用户: 340253
指导意见:你好你的情况应该是心瓣膜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否则心脏功能会降低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心脏杂音听诊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要确定声音的来源,因为在声音的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病症。如果患者的心脏部位有什么声音,那就说明什么位置可能有问题。如果出现了杂音,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主要是通过心脏超声波来确定是否存在各种阀门的打开和闭合情况,可以明确的判断出心脏杂音的具体情况。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小孩心脏杂音,一般来说是瓣膜关闭不全、瓣膜赘生物、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引起的,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听诊发现杂音一般不能代表有器质性疾病,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不一定有杂音。所以小孩心脏杂音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建议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孩子心脏的房室结构,瓣膜情况,以及大血管情况,可以判断是外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大血管疾病。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心脏杂音听诊特点有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具体内容如下:
心脏杂音主要表现为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以心尖区的收缩期杂音为主,心尖区的舒张期杂音多见于隆音。主动脉瓣区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收缩的粗大的喷状杂音,另一种是以振动为特征的,在主动脉舒张期出现了一种渐弱的长吁短声。每一个听诊室里的声音都是不相同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病症,通过听诊可以反映出病人的心脏功能,而听诊则是一种特殊的检查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肺动脉区的杂声、三尖瓣区的杂声,而在胸骨左侧边缘的第4肋间出现了一种低沉的、响声和颤抖的声音。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杂音分6级,引起杂音的病因很多,需要根据原发病判断轻重,进而考虑治疗方案和预后。2级以下的心脏杂音是生理性的杂音,无需治疗,不治疗没什么危害。如果是3级以上的杂音,往往有心脏结构异常方面的疾病。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宝宝心脏有杂音要根据杂音的部位、强度以及杂音在心动周期的来判断治疗方式。杂音分为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其中2级和2级以下的收缩杂音可能是生理性的,议案不用治疗。舒张期杂音一般属于病理性杂音,需要明确病因对症进行治疗。如果宝宝心脏有杂音,可以去医院做一次心脏彩超,看看宝宝的心脏有没有异常情况,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新生儿心脏有杂音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和先天性心脏病、肺部炎症感染等。
1.生理上的声音:生理上是因为婴儿的心脏功能不完善,导致血液流动会撞击到心肌的壁上。如果宝宝没有任何的不适,那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反应。
2.先天性心脏病:如果胎儿在一开始就存在心脏疾病,或者由于卵圆孔没有闭、房室间隔缺损等原因,会造成心脏的异响。
3.肺内发炎:小儿肺部感染后,身体素质降低,血液流动加速,导致心脏杂音。
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去医院做抽血、拍片子,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