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5周岁,检验报告单这几项超标,白细胞17.9,血小板.....

会员47262882 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孩子5周岁,检验报告单这几项超标,白细胞17.9,血小板91,淋巴细胞比率16.9,红细胞平均体积81.7,中值细胞数2.0,中值细胞比率11.1,中性细胞数12.9,C-反应蛋白11,发烧有时39度,吃过退烧药就出汗,喝水也出汗,晚上手脚凉,有时一惊一惊的,感觉像轻微抽搐,一时哭一时哭。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正在治疗中,吊水第二天,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这是什么引起的,严重吗?不咳嗽,有点感冒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吴文娟 主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肿瘤、消化、呼吸、心脏危急重症救治
问题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表现出现白细胞升高比较明显,属于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意见建议:所以建议患者需要结合胸部平片等检查,一般儿童发烧有可能是肺炎导致,所以需要给予消炎药治疗,比如头孢类等,现在病情是比较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白带的检查是日常的白带,在临床上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作用,也叫阴道pH值的检测,它的作用是检测阴道的酸碱度,如果太高代表为碱性,太低则代表为酸性;检查包括:阴道清洁,微生物检查,白细胞,过氧化氢酶等。干净I-II是指干净程度较低,III-IV表示有可能是阴道发炎的感染;若检测到有滴虫病,说明为有滴虫性阴道炎症;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阴道分泌液中的一种真菌。出现白细胞的情况是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女性过氧化氢酶呈阴性,则阴道内部环境受到损害,使其洁净程度下降;女性阴道炎症由于细菌的种类和治疗方式,需要定期进行定期的白带检测。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血液生化检验报告单如果出现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增高,同时增高的白细胞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并有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明显减少,很可能是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引起。血液的化验单多种多样,需要结合身体的病情来治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妇科分泌物检验报告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看阴性,具体分析如下:
妇科分泌物的检查结果一般分为PH值、清洁度、真菌、芽孢、支原体、衣原体、线索细胞、滴虫等。一般的阴道清洁度为一度或二度,三度至四度为阴道炎,pH值为3.8-4.4。如果阴道分泌物中没有对应的病原体,那么对应的病原体后面就会出现阴性的字样,比如真菌、支原体等,只要检查出来就能判断为阴性。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各种阴式手术、各种腹腔镜手术、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宫颈癌前病变(CIN)的诊断和处理、LEEP手术、以及妇科恶性肿瘤化疗。

妇科分泌物检验报告,比较常见的就是白带常规和支原体检查,需要根据检查数据和参考范围的对比来看。
1.白带常规:白带常规,需要看报告中ph值、清洁度、白细胞,以及有无霉菌、孢子、滴虫、线索细胞等,将检查数据与参考数据做对比。如果有线索细胞,那就是有细菌性阴道炎
2.支原体检查:如果女性做支原体检查后,检验报告显示支原体结果大于参考值,那就代表有支原体感染。

曲中玉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产科超声

白细胞或者血小板缺少,那么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动物肝脏,比如菠菜、桂圆、红枣、鸡蛋、牛奶等,这些均可以起到补充血小板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衣,也可以补气补血。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贫血、造血系统急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熟练掌握骨髓移植治疗,对不明原因发烧及发烧缺陷引起的感染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是阴性(-),就视为正常。乙肝表面抗原是阳性(+),就提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非活动性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能够反映身体感染乙肝的不同的状态,或者身体没有感染乙肝,或者提示身体是否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