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一些保守治疗,如牵引,但效果不佳.
找个好专家把病治疗好.
一定要注意检查腰椎滑脱是否刺激腰椎间盘或者是脊髓,如果是出现了严重的腰椎滑脱,建议还是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可以通过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通过国外和手术进行对症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受凉。
问题分析:腰椎滑脱症找个好专家把病治疗好.
意见建议:解放军八十八医院骨科中心对矫形治疗效果很好
问题分析:你好,这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手术,风险太大,
意见建议:建议理疗,针灸按摩等,平时可以做做牵引,可以缓解症状。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劳动姿势,避免久坐、弯腰、闪挫、受凉,注意腰部保暖,睡硬板床。
病情分析:1整脊疗法.急性期局部充血炎症水肿应用消炎止痛药.慢性期治疗理筋:药熨骨空针法按摩推拿颈椎牵引.调曲.2方药辩证论治法.包括有血瘀型风寒型肝肾不足型.3练功疗法:可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二五六七八九十式做功能锻练.
意见建议:牵引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减压措施通过物理形式拉申脊椎达到减压目的.但有时则会将已形成粘连的组织强行拉开造成更大的肌体损伤.所以不建议盲目使用
病情分析:脊柱滑脱通常改辰谧堤逑蚯盎蛳蚝笠莆?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一,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一)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二)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1.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2.先天性遗传因素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4.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5.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二,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本文以上述两个节段为例阐明其力学机制.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切力,在腰骶部因椎间隙倾斜,剪切力尤为明显.因此,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在生理载荷下,腰椎保持相互间的正常位置关系有赖于关节突关节,完整椎间盘的纤维环,周围韧带,背伸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线.任何一种或数种抗剪切力机制的减弱或丧失均将导致腰骶部不稳,久之产生滑脱的病理过程.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前置载荷重力力臂增加,将明显增加L5~S1间剪力,可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典型表现为腰椎指数(腰椎后缘高/腰椎前缘高)减小,L5椎体楔形变,S1圆顶形改变,导致腰椎倾斜旋转加速,腰骶部后凸畸形加重.另外,由于L5对骶骨近端的压力,骶骨逐渐变得垂直,骶骨倾斜角变小.当患者站立时,由于腰椎过度前凸,易致L4反滑和骨盆屈曲性代偿,绳肌和髂腰肌紧张,加剧骨盆垂直,从而使L5~S1后凸畸形.L4-L5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常见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髓核水分吸收,纤维环松弛,间隙变窄,椎间不稳,小关节突退变,椎间盘的缓冲作用消失,下腰椎旋转轴由髓核移至椎间小关节,且站立位时腰椎前滑力增大,椎间活动增加,小关节突过度活动及所受的负荷增加,关节面重新塑形,关节间隙前移,其间小关节软骨剥离,软骨下骨裸露,使骨小梁顺应力的排列异常,L5上关节突后面磨损吸收致L4前滑,小关节突及关节面在异常旋转力作用下发生骨增生,关节突肥大,关节囊松弛,出现椎体前移.在中立位时,尚可维持正常排列,但在过度屈伸时,可逐渐发生一定程度的前移及向后滑脱,严重者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根,产生坐骨神经痛.三,腰椎滑脱的病理学改变椎体滑脱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腰椎解剖结构破坏刺激或挤压神经,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产生腰痛,下肢痛,下肢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鉴于椎弓峡部不连性及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腰椎滑脱,因此本文重点讨论这两种类型的病理变化.椎弓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被认为是椎体滑脱的前期病变,主要发生在上下关节突间的峡部,90%累及L5,但椎弓断裂不一定都伴有滑脱,其中以青少年发病伴滑脱症居多.崩裂滑脱发生时,可因局部瘢痕,骨痂及纤维增生使椎管侧方压迫神经根,也可因椎管折曲而造成椎管矢状径狭小,压迫硬脊膜及马尾神经.压迫以下位椎骨上后缘台阶状突起处较为明显.滑脱严重者对神经根造成牵拉,但症状与滑脱程度并不成正比.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腰椎不稳(尤以L4及L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