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轴中度右偏,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室肥大,右束支...

会员51602763 31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心电轴中度右偏,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这种情况严重吗?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陈一江 主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陈旧性心肌梗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风湿性心...
已帮助用户: 1087
病例分析:第一,要回答病情严重的程度,需要你提供传导阻滞、心室肥大的数据。
意见建议:第二,在数据尚未明了的情况下,可以先选中医药治疗。
有用0
关注
冷少益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三级甲等
擅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 12337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提供的简单描述,您这种情况心电图提示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不会很严重的,很多年轻的健康人都会有的,至于右室肥大,建议做个心超检查一下
意见建议:建议完善一下心超的检查,如果心超没有发现心脏大的话,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的,好好休息,祝你健康
有用0
关注
张丛 医师 济南市中普泰诊所 内科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 700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右心室肥大、传导阻滞影响正常生活,应该及时服药控制病情,严重的传导阻滞是需要电复律来治疗的
意见建议:建议您在做一个动态心电图观察一下自己传导阻滞的情况。左心室肥大一般也是有原因引起的。除了心电图异常,希望您能再说说其他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有用0
相关问答

心电轴向右偏系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轴正常值为-30°~+90°,如果电轴幅度为+90°~+180°,则称电轴向右偏。
电轴右偏常见于侧壁心肌梗死,右室肥厚,左右电极交换,右位心,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图形,双心室起搏,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若心电轴呈轻度心电轴向右偏移(<+110),则在正常人中清晰可见,常无临床意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电轴右偏是指心电轴在+180-190度之间。心电轴偏移并不能说明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也不一定意味着患者病情严重。电轴右偏,对于身材瘦长的患者,或者是胸膈较低的正常人来说。心电轴右偏可能与右室肥厚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有关。如果电轴严重右偏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通常情况并不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治疗,比如华法林钠片、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盐酸索他洛尔片等;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治疗,例如注射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氢氯噻嗪片、毒毛花苷K注射液等。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正常垂位心、右室肥厚、左束支后分支阻滞都会导致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右偏也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垂位心多见于身材瘦高者,无病理意义。心电轴右偏的病人,要做心脏彩超,看看有没有右心室肥厚,如果做了心脏彩超,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定期观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处理。但是患者还是应该尽早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电轴右偏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心电图的原理是从体表记录心电活动,心电轴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心电轴的变化与心室的解剖位置、左右心室的大小比例、心室传输系统的功能、体型的胖瘦、年龄等因素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电轴的右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在心电图检查中,心电轴右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描述。具体内容如下:
心电轴右偏是心电图检查的专业术语,但通常不能仅凭此来判断患者存在疾病。如果是身材偏高、偏瘦的普通人,也会有心电轴的右侧偏。患者还需要做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核素扫描等,以确定其变化与心脏疾病有无相关性。有的时候,需要做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了解动脉的血液供应情况,找出引起心脏变化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来说,心电轴在90-110°之间是轻度的右偏,这是正常的垂位心、右室肥厚、左束支后分支阻滞的表现。
当心电轴右偏低于+110°时,就会发生在正常人、儿童、青少年。右室肥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都可能是心脏有问题。同时还要做心脏彩超等相关的检查。患者日常要避免做重体力劳动,多休息,饮食清淡。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