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月28日晚上胸痛,伴有冷汗、呕吐,29日凌晨送去医院,医院说是急性心肌梗死,在3点多做了溶栓,过程中出现意识不清,胸痛加剧现象,后好转。现在胸痛缓解,不知道是否溶栓成功?
怎么样确认溶栓是否成功?成功以后还需要什么治疗
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患者一般会出现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悸、发热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流程是患者在发病的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的治疗,溶栓治疗是给予溶栓的药物进行推注或者静滴,使得破裂的血小板不容易再形成斑块堵塞已经堵塞的冠脉。溶栓治疗是给予溶栓的药物进行推注或者静滴,使得破裂的血小板不容易再形成斑块堵塞已经堵塞的冠脉。在药物选择上一般有巴曲酶或是溶栓的药物给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护理要点有注意有没有出血、切观察患者的体征等。
溶栓术最常见的是出血危险,家属要注意有没有出血,少数病人会出现皮肤出现淤青,或者抽血针刺后很久流血,但也可以证明抗栓的作用;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患者有可能发生再灌注性心律不齐,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急性心肌梗死在没有条件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可进行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能够让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就能再次得到血液灌注。溶栓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有外伤出血或手术史等活动性出血、高血压、夹层动脉瘤、血液病、出血倾向者、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不适用溶栓治疗。
一般来讲,心肌梗死须经全方位系统治疗以保护与维护心脏功能。
首先要用双联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以阻止梗死面积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围减小。住院后需心电监护并对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然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急性心肌梗死,它的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动态的演变过程,还有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老年人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注意。首先是急性心肌梗死,然后是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动态观察。在无病理Q波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较小的透壁心肌梗死时,血清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要区别于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等。
首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小于三个小时,另外没有条件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那这就是首选。另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间小于十二个小时,患者的年龄小于七十周岁,而且没有溶栓的禁忌那么仍然可以选择进行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