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问问她的病情性别女年龄70医院诊断依据:因反复...

匿名 4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给母亲问问她的病情性别女年龄70医院诊断依据:因反复咳嗽,喘息十余年,再发伴咳血3天入院。肺结核病史十余年自行口服抗结核药物半年,为复查,自述已治愈。两年前发现血压升高,具体血压不详,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查体:血压:160/90mmHg,桶状胸,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P穆?6次每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行骗:双下肺间质性感染,肺气肿,肺心病征象,右下肺支扩可以,建议CT进一步检查。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出院诊断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2—3级 支气管扩张 原发性高血压 陈旧性肺结核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主要用中医药治疗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张伟 主任医师 山东省中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肺癌、哮喘、支气管扩张...
已帮助用户: 14762
病例分析:您好,在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建议积极住院进行系统治疗,以缓解病情。病情得以缓解后,可进一步的应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整体调理,扶正固本、宣肺化痰、化瘀止血、止咳平喘,同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意见建议:感冒是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发因素,生活中要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祝好!
有用0
关注
吴西雅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肺不...
已帮助用户: 1603
问题分析:这种病是慢性病,没办法根治,只能尽量控制减少发作次数。中药效果不好
意见建议:建议家庭氧疗,长期吸入药物改善肺功能,长期服用欣康,必要时用利尿药。可以用胸腺肽增加免疫功能,可以适当配合中药
有用0
相关问答

癫痫的诊断依据:一般是需要根据发作史,还有就是发作过程,还需要结合脑电图痫性放电的证据,一般通过脑电图检查,如果是出现棘波、尖波,可以诊断出现癫痫的可能性较大。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参松养心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的药物。适合用于有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失眠、多梦等心律失常症状的人群以及有早搏、房颤、心率缓慢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服用,对于更年期身体虚弱的女性也有不错的效果。它的药效较为温和,副作用较少,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可以联合西药一起服用,治疗效果更佳。但因为参松养心胶囊在临床上属于处方用药,建议服用前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服用,切勿擅自用药。

钟优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率缓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慢性心衰,高脂血症,肺动脉栓塞,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 心绞痛,后背痛,心慌,胸闷,气短,心电图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咨询。

肠套叠做腹平片检查,再结合典型的症状体征就可以确诊。应该及时检查,确诊了及时治疗。应该采取空气灌肠的方法治疗。如果灌肠法不能复位或怀疑有肠坏死,或为继发性肠套叠者可行手术疗法。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探查情况决定。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外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壁疝外科。

药物性肝炎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也就是说要先排除乙肝,丙肝,甲肝,戊肝等常见病毒性肝炎,急性酒精中毒,慢性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甲亢引起的肝损害等。排除肝病,结合病人有服用肝损害药物病史,可以首先考虑药物性肝炎。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腰椎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间歇性跛行”是腰椎椎管病人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才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外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全膝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交叉韧带重建及肩袖修补等IV级关节镜手术

高血压肾诊断依据通常是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眼皮和下肢肿胀,出现心肌扩张的情况,如果出现条纹状、火焰状出血、持续性软性渗出等症状,则提示有相关的临床表现。
这是由于肾脏是一个毛细的血管组成的,它可以滤除身体中的毒素,同时也可以防止蛋白和高血压,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血压升高,从而导致蛋白渗漏,如果蛋白暴露出来,就会对肾的滤网系统产生损伤,形成一个怪圈。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