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认知不合理或认知障碍包括:
一、自动思维。是一种表面思维,观念、信念、想象常在某些情况下立即出现的思维。
二、潜在设想。较深的思维,自动思维的根源,基于原有条件规则及相关情况,形成信仰,帮助组织知觉。
三、策略。最深层次的核心信念,坚定不移、无条件的信念。
这几个思维是相互联系的,最不牢固,容易探知,早期治疗针对这些开展。患儿能容易识别和判断自动思维后,要帮助患儿识别潜在设想,用口头、书面、画图的方式或行为尝试的方法表达。问题涉及人格障碍时,治疗焦点是判断干预、改变错误或不合理策略,通常是治疗最困难的地方。
儿童情绪障碍的行为治疗有以下两种:
第一个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们在面对恐怖的压力时,变得更加的紧张和不安。孩子在受到较微弱的刺激时,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松弛感,从而缓解紧张感。在小的刺激可以承受之后,逐步加大,直至最大的刺激没有引发紧张。第二类是接触和撞击治疗,接触和撞击治疗是一种对身体敏感的改变,如果孩子们有恐惧感、社会恐惧感、普遍的焦虑不安和强迫性症状,那么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想象中,或现实中,从而造成这样的情况。在长期的暴露之下,这种感觉会慢慢的消退。
青少年的行为和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会慢慢的消失,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和干预,或者是治疗的不到位,会导致成人期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比如药物滥用,精神失常,违法犯罪。幼儿时期的行为和情感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触动障碍。特发于儿童时期的情感障碍,如分离型焦虑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诸如此类。比如孩子的社交障碍,比如选择性缄默症、反应性依恋障碍,也可以是非器质性的遗尿症、遗忘症、喂食障碍、夜食痞、刻板性动作障碍、结巴等。
儿童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见别的方式如下:
儿童期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烦恼、容易激惹、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躁狂发作时容易激惹,具有攻击性。情绪障碍是发作性的,会表现得焦虑、抑郁、恐惧等异常情绪。行为异常和情绪异常密切相关,抗焦虑抗抑郁的治疗后,行为异常的情况逐渐恢复,这样可以跟品行障碍鉴别。要注意少数品行障碍儿童会伴有情绪异常。有侵犯社会或攻击行为的表现,伴有情绪问题的儿童诊断为品行障碍。
儿童期情绪障碍的主要类型1.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分地焦虑惊恐不安,担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常体征。2.儿童期恐怖性障碍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然安慰解释,仍不有清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