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高发人群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接受电子耳蜗移植的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小儿等。
1、2岁以下的婴幼儿:2岁以下的婴幼儿体质较差,更容易感染到肺炎链球菌,进而可能会出现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2、接受电子耳蜗移植的小儿:接受电子耳蜗移植的小儿,内耳蜗窗或骨胶囊结构呈开放状态,进而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感染,诱发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3、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小儿,如果颅骨骨板受到破坏,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这些被破坏的骨板岩裂缝,进而诱发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通常情况下,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会有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实质性炎症。通常起病急骤,常出现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在数小时内上升至39-40度、咳嗽、咳吐铁锈样痰、胸部疼痛、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
小二已经确诊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这个时候就需要住院治疗,让大夫随时监测脑部的变化,而且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需要使用大剂量的青霉素治疗。需要尽快的杀灭致病菌,控制感染。这种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卧床休息。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和孩子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现象发生。
一般情况下,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要做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尿常规、病原菌检查、血清学检查等检查。
1.体格检查:根据胸腔症状的初步判断,初期仅是轻微的叩诊声或微弱的呼吸声。病程2~3天,肺实变后出现明显的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和管状呼吸音,偶尔可见罗音。临床上,肺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术后恢复时出现的湿罗音增加,个别患者无明显的胸腔表现。
2.血常规:主要是为了确定小儿的感染和感染的情况,这种疾病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会升高。
3. C-反应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的检出率可达到96%,用于诊断儿童的急性感染。
4.尿常规:对小儿进行尿检,检查是否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以便诊断。
4.病原菌检查:通过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和胸腔积液的培养,可以发现感染的细菌。痰液涂片、镜下观察,如有革兰阳性、成对排列的双球菌,痰和血液中有无肺炎链球菌的增殖可以确诊,但阳性率较低。
6.血清学检查:10%~30%的小儿感染了肺炎,而对其病因的鉴别主要是依靠血清学检测。通过测定小儿血清、尿液、尿液中的肺炎链球菌抗体,同时采集血、尿标本,用 CIE、 LA等方法测定。
小儿肺炎通常是支气管肺炎,早期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呼吸增快、喘息等。
小儿肺炎通常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对呼吸道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如果不适症状若、2-3天就逐渐好转或消失,一般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还出现咳嗽频繁、体温升高、喘息,甚至是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可能是支气管肺炎发作,需及时带患儿到医院进行诊断,给予相应治疗。
一般情况下,小儿肺炎的护理有日常护理、饮食护理等。
1、日常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患儿休息;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至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
2、饮食护理:当宝宝的食欲恢复后,应喂他吃些奶或者他爱吃的固体食物,尽量引起他的食欲,有足够的营养,身体的复原会更快。
还需要及时补充益生菌,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缓解抗生素药物的副作用,增强营养吸收的能力,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