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发炎发烧看内科还是看耳鼻喉科

会员4832611 8岁 已回复
全部症状:扁桃体化脓发炎反复发烧发烧

发病时间及原因:吃了点上火的东西天气一变就发病,平均两个月发病一次。

治疗情况:每次吃世福素,和清开灵或者阿莫西林,和吊5天的氯唑西林钠针,好像都是治标不治本。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谷印亮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卫生院 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头痛,中风,腰痛
已帮助用户: 269402
指导意见: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话,一般可以先药物治疗,一般需要使用静脉输液,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以手术切除的,平时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保暖,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有用0
关注
李晶 医师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崇德镇医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肿瘤内科 、乙肝等
已帮助用户: 189294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你好,小儿扁桃体化脓发炎建议看儿科比较好些。
有用0
相关问答

婴儿扁桃体发炎发烧应积极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患儿会出现高热症状,如果患儿持续发烧五到七天以上,需及时到医院通过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可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次给予退热处理,通常发热低于38度五时,医生会主张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度五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物。另外,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期,饮食宜清淡,可早晚用淡盐水漱口。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的扁桃体发炎,一般考虑都是细菌感染的,单纯性扁桃体炎比较常见,孩子除了咽痛,吞咽疼痛和困难之外,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发烧,而且很多都是高热,一般治疗主要就是对症的使用头孢类的消炎药物。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孩子扁桃体炎症可能是细菌性感染,可能出现发烧,头疼,疲乏无力,检查扁桃体可能肥大增生,充血,或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建议查血常规,发烧三十八点五度以上可以退烧药,用生理盐水漱口,喷气雾剂,如果是高烧可以灌肠退烧,多喝水,注意休息。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宝宝老是扁桃体发炎、发烧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
1.物理降温:宝宝老是扁桃体发炎、发烧可以通过用毛巾蘸温水,家长还可以对宝宝的身体进行热敷,以手心、脚心、腋下等部位为主,可以反复进行,避免用力过度,防止宝宝皮肤受伤。同时还可以用退热贴,贴到额头部位,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2.药物治疗: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等药物治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幼儿扁桃体发炎出现发烧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处理:
1.退热治疗,如果幼儿体温超过三十八点五摄氏度或有咽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进行治疗。
2.如果幼儿扁桃体发炎应该先明确是化脓性扁桃体或是单纯性扁桃体,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给幼儿使用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宝宝扁桃体炎反复发热多是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外感风寒,抵抗力低等原因导致,建议到医院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导致的要及时加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导致的建议进行抗病毒,甚至加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扁桃体是重要的免疫防疫器官,病毒侵袭会第一时间感知,导致发炎等免疫反应。扁桃体发炎频繁,腺体肿大,影响宝宝的正常生活,如呼吸、睡眠时才会考虑切除。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