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发现双

会员69009803 2岁 已回复
你好,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发现双眼内斜,右眼水平震颤,出生时,脐带缠住双脚,看哪个专家
医生回答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丛媛 副主任医师 威海市中医院 五官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类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视网膜色素...
已帮助用户: 41418
病例分析:你好,孩子这种情况已经好到斜弱视专科就诊。
意见建议:建议挂专家号治疗。你可以到医院看医生简介的。
有用0
关注
刘英新 医师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面神经炎,低血压
已帮助用户: 323988
指导意见:你好,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看你孩子斜视不是很厉害,建议你去正、规医院,做个检查,结合医生建议,尽早给孩子治疗即可康复,祝健康,
有用0
赵国华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界屯村卫生所 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
已帮助用户: 267480
指导意见:这种情况建议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不建议盲目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病情加重,建议到医院查明原因,以便 确诊 并对症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怀孕37周以后孩子出生算足月,适应外界生存能力比较强。怀孕的整个孕程是280天共计40周。胎儿足月的时间应该是大于37周。这时间点是很重要的。如果胎儿是在足28周不足37周之内分娩,这孩子就是早产儿。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婴儿会出现黄疸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有以下原因。
1.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比成年人要多,(婴儿的血红蛋白不少于145g/L,成年人120g/L),而且由于红细胞的存活期较短(成年人的红细胞和婴儿的90天),因此在分娩后的有氧条件下,红细胞的需求量会减少,从而导致破坏的数量增加,增加了胆红素。
2.婴儿的肝功能不好,会对胆红素的代谢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肝内的胆红素不能被及时的排泄出来,同时也会导致蛋白质的结合力下降,导致肝肠的循环加快。
宝宝出现了黄疸属于新生儿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出现了高或者是不退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王东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孩子出生的体重为六到七斤重比较好,有两个科学的依据,第一,不管妈妈个头高还是个头矮,自己生的几率是比较大的,也就是剖腹产的几率是比较小的,第二,孩子出生以后的智商是最高的,这是全世界大的数字统计出来的。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通常情况下,孩子出生黄疸高可能是新生儿黄疸导致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新生儿黄疸一般是因为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孩子可能因为患有新生儿黄疸进而出现出生黄疸高的情况,孩子可一般出现皮肤和巩膜变黄的症状,一般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在7-10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孩子出的病情较轻、身体素质较好、恰当的护理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黄疸消失的快。

王东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4
擅长:肝癌,门静脉高压症,胰腺癌,黄疸,腹腔肿瘤

新生儿出生后,要每日用安尔碘消毒液进行消毒,用棉花蘸上碘伏在脐带周围,然后一天一次的清洗。脐带在分娩后7天就会自行掉落,要小心在洗澡的过程中要小心,不能用手去抓,否则会导致脐带自行掉落。脐带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的肚皮发红,从而导致孩子的肚皮出现红色,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家长应对孩子的脐带引起重视,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孩子的脐带。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新生儿出生后,会由医师进行结扎断脐。
新切的脐带残端通常是潮湿的,会有少量的渗出,在经过消毒后可以用棉花或无菌棉进行加压。脐带残端在几天后会迅速变干变黑,一星期后会自动掉落,半个月之内就会自动掉落。在脐带残端干燥前,要定期进行碘伏、双氧水的杀菌,避免引起脐炎。如果孩子的脐带很久没有脱落,并且在两个星期内没有脱落,如果没有红肿、渗液,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已经持续两个星期以上,或是出现了红肿、渗液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由医师自行解决。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