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其临床表现为紫绀、呼吸困难、肝脾大、水肿等。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会有良好的发育和营养,但在24-48小时内,血管导管关闭后会出现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具体内容如下:
1.中央发绀:在出生后几个钟头内,中心性紫绀,并随著动脉导管功能的关闭而加剧。大部分儿童在出生后几天就会出现面颊、口唇、指端青紫、吃奶停顿、多汗等症状,发绀程度与动脉导管向肺动脉分支的血液量有关,如果伴有大血管管发绀程度、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也会减轻。
2.呼吸困难:如果患者体内肺血减少、心衰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短时间气促、发绀加剧、进行性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孩大多呼吸急促,有时候伴随着呼吸困难,身体多汗等多种症状,并容易引发心内膜炎,肺动脉高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婴儿夭折的情况,应当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婴儿进行康复治疗。
3mm的先天性室隙缺损并不算太严重。
3mm的心肌缺损的血液量很少,不会造成血流动力学上的变化,而且没有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若室间隔缺损发生在基部,则该缺损可以动态随访,不必进行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发育和发展都不会受到很大的阻碍,需要定期的带病人来医院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全关闭的儿童,最好在3-5年内进行外科或医疗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鉴于室缺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因而对缺损小、年龄小的病儿可随诊观察至2岁-3岁的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极小室缺、无症状、胸片、心电图均正常者,可以保守治疗。
室间隔缺损小于0.1-0.3cm时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其不需要特殊治疗,在1岁半左右可以自行修复。对于缺损比较严重的患儿采用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积极地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也可以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择期进行,最佳手术年龄在3岁左。
一般情况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心脏的不完整而引起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多汗、乏力、反复感染等症状。如果是轻微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和常规的检查来改善。如果是在初期有心脏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建议做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