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儿连续一周出现清水状鼻涕,早晨和傍晚明显,...

会员73362998 2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你好,小儿连续一周出现清水状鼻涕,早晨和傍晚明显,无咳嗽,无发烧,用了板蓝根颗粒一周没有明显效果。但是从昨晚(10月6日)入睡后,出现咳嗽,早晨明显,但无发热。家里有药:百咳宁,护彤,克感利咽颗粒,板蓝根,请问该怎么用药,该怎么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家里有药:百咳宁,护彤,克感利咽颗粒,板蓝根,请问该怎么用药,该怎么治疗。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施波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河渠镇卫生院 皮肤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内科、心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39920
问题分析:你好 ,孩子的流鼻涕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现在出现咳嗽说明可能合并有支气管炎了。
意见建议:这是应该检查血常规看看的,如果白细胞增高应该配合消炎药服用的,如果白细胞不高,可以服用护彤及百咳宁、利巴韦林颗粒的。
有用0
关注
向光培 医师 双龙中心卫生院 内科 一级甲等
擅长:内科杂病高血压
已帮助用户: 16256
问题分析:你好,这些就是普通的感冒,一般来说这些药物了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不怎么好,可以用小儿的一些感冒药就可以了。
意见建议:我建议最好还是多喝白开水,然后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几天就恢复了健康,应该说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正规的用药就可以了。
有用0
关注
刘永 医师 个体 中医科
擅长:胸痹,感冒,咳嗽
已帮助用户: 32824
问题分析:宝宝出现清水样鼻涕,说明外感风寒,寒气痹阻于肺,肺气不宣所致,由于未能及时祛除邪气,导致向内深入,诱发咳嗽。板蓝根属于寒凉药,由于不对症,因此无效。
意见建议:治疗需要用解表散寒,宣肺通窍的方法,试试用通宣理肺丸。
有用0
关注
杨伟 医师 杨伟中医诊所 内科
擅长:肝内胆汁淤积,胆石病,胃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 32222
问题分析:你宝宝症状情况是感冒引起的情况,注意观察你宝宝的反应
意见建议:建议您可以给你宝宝使用板南根,进行调节控制,注意多喝水,根据你宝贝的情况及时对症治疗控制
有用0
相关问答

感冒时流鼻涕是自然的病况反应,感冒时如果没有在短时间内治好,就会出现黄鼻涕的情况,说明此时伴有细菌感染,但是情况不是很严重,这个时候也说明感冒快恢复了。可以适当吃点消炎药使感冒尽快好。

张永明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

一般是风热感冒,需要去医院尽早治疗,注意饮食清淡,可能是风热感冒导致的绿色鼻涕,应该积极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一般常发生于夏季,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如果只是单纯的流脓鼻涕,有可能是鼻窦炎所致,常常是感冒时病情加重,诱发或伴随鼻窦炎发作。可以口服药物或者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而且浓鼻涕或者黄鼻涕常常跟风热感冒有关系,所以可以辅以清热解毒的药物,可加快病情的恢复。因为鼻窦炎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平时应注意适当的活动,以增强抵抗力,避免病情复发。另外平时要注意多喝水,注意多开窗通风,气温低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张永明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与肺部结节。临床研究方向为慢性气道疾病。

可以用热水弄湿毛巾,敷在宝宝的鼻子上,若是毛巾冷了再换热的,轮换几次。由于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黏稠的鼻涕也较容易水化而流出来。在热敷时要保持动作轻柔。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婴儿流鼻涕应该是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可以给孩子一些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如果孩子咳嗽和发烧,应该添加一些消炎和抗病毒的药物。同时,应该让孩子多喝水,保暖,避免感冒。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小儿流鼻涕可以通过开天门、推坎宫、按摩迎香穴、清肺经来推拿。
一、开天门可以用两手拇指指腹自眉心交替直线推至前发际线,一般推300次。
二、推坎宫可以用两手拇指指腹从眉心成直线推至眉梢,一般推300次。
四、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的鼻唇沟处,可以用中指指端按揉200次。
五、肺经位于无名指罗纹面,可以用拇指指腹,从指跟推向指尖,两手各300次。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