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磷酸酶42.总胆固醇5.7

会员73694062 63岁 已回复
碱性磷酸酶42.总胆固醇5.72.甘油三脂1.96.HDL胆固醇1.07.总蛋白86.4.LDL胆固醇3.70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曾晓光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内科、高血压、胸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29393
问题分析:从您提供的检查报告结果分析:碱性磷酸酶数值在正常范围,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有所升高,属于高脂血症;总蛋白略有升高,意义不大。
意见建议: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和消耗多余的脂质。清淡温软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和酒精制品,戒烟。通过一段时间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和低脂低盐饮食控制后,复查肝功能、血脂各项,根据检查结果,考虑下一步治疗措施。
有用0
关注
吴华娟 医师 乐昌市梅花镇中心卫生院 内科 一级
擅长: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
已帮助用户: 59827
问题分析:像这种情况血脂还是比较高的,要去医院看看才行的及时处理把血脂控制好才行的,以免引起冠心病、脑梗塞这些的
意见建议: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给予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非诺倍特、血脂康治疗的,注意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适当运动,定期复查才行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儿童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时生理现象,也可能时肝脏病变导致的。
孩子体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一般是一种生理上的增高,孩子在骨骼生长的过程中,体内的碱性磷酸盐活性要高于正常的孩子一到两倍,所以在青春期的孩子体内,这种现象会导致体内的碱磷酸酶水平上升。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骨头和肝脏等。当出现了黄疸、肝胆、骨头等方面的症状时,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此外,肝胆类疾病,比如肝外胆路堵塞,肝癌、肝硬化等,都会引起体内的酸性磷酸酶增高。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骨碱性磷酸酶240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来改善。
骨碱性磷酸酶240表明人体内有大量的碱性磷酸酶。在儿童发育阶段,其检查值会高于正常值一至两成,属于正常现象。平时多吃木耳,香菇,蘑菇等真菌类食物可以增强抵抗力,而鱼中富含蛋白质,容易消化,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增加VC的摄入量,避免抽烟,避免喝酒,减轻肝脏的压力。尽量少吃或避免吃炸、腌、油、大、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为主。
必要时患者可以谨遵医嘱用药进行治疗。

刘凤岐 主任医师 外科 北京友谊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足踝外科,足跟痛、脚掌疼、拇外翻、平足等等。

肝功能碱性磷酸酶偏低提示有肝胆疾病。
肝功能碱性磷酸酶高值提示胆管梗阻,低值在儿童和孕妇中最常见。高值提示活动性骨沉积的可能性较大,临床上碱性磷酸酶偏低提示胆道系统疾病,慢性肾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不全、碱性磷酸酶偏低在肝病患者中比较少见,碱性磷酸酶偏低在肝病患者中比较少见。建议患者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诊断,防止病情加重危害到身体健康。

赵金秋 副主任医师 传染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其中主要有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总胆固醇的增高与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肾脏等疾病,以及过量使用避孕药引起的。
可以通过服用降血脂的药物,比如血脂康胶囊,辛伐他汀等来降低总胆固醇,同时要注意低脂饮食。饮食上要注意多放盐、醋、糖等,如果有肾脏疾病,一定要多吃低钠调味品。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问题分析:肝功能异常考虑肝功能有受损的情况,而且血脂和胆固醇都有偏高的情况存在。
指导建议:平时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例如饭后散步,饮食方面要少吃一些油腻油脂,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可以选择一些护肝片进行治疗,例如甘利欣,护肝片等再配合一些降脂的药物,例如伐他汀之类的药物,定期复查

任正新 主治医师 其他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58958
擅长:全科、体检分析、检验

一般情况下,总胆固醇5.59mmol/l是处于边缘升高,通常不算升高。具体内容如下:
总胆固醇小于5.18mmol/l的话是正常范围,大于6.19mmol/l就是明显升高了。一旦超过正常值就建议进一步监测低密度脂蛋白,如果低密度脂蛋白也偏高,饮食治疗是首选,必要时使用药物干预,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积极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