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引起语言障碍怎么办?

会员75156519 7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语言障碍出院后怎样恢复,怎样用药,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目前已出院,医院期间做过康复训练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出院怎样用药如何康复

医生回答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李定刚 主治医师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血栓,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22710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属于脑梗塞导致的言语功能障碍,由于患者颅内梗塞面积比较大,恢复起来是比较慢的,要有心理准备才行。
意见建议:1.要定期复查头部,了解颅内梗塞面积的变化情况,服用“血栓通胶囊、胞磷胆碱钠片、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这四种药物;2.要坚持做头部、颌下针灸、推拿的治疗,要多和患者说说话,像对待小朋友一样,多说才行,如果不说,会越来越严重的。
有用0
古训瑚 主治医师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周围神...
已帮助用户: 5727
出院后还必须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辛伐他汀调脂、控制血压等治疗。语言康复训练要向教小孩子说话一样教他说话。多鼓励。
有用0
相关问答

脑梗引起的语言障碍恢复需要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恢复较好,如果是主干血管闭塞,导致大面积的梗死,出现比较完全的失语,不能说话、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言语,今后的恢复就会差一些,通常会留有比较明显的后遗症,影响言语交流能力。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脑炎患者可能导致语言功能障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会导致大脑海马和颞叶常发生受累,这些区域发生受累,病人有语言功能障碍,具体表现在表达困难和智能的衰退,连别人说话都听不明白等。所以在对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诊治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明确诊断之后才能够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且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病毒性脑炎患者也可发生智力下降,有癫痫发作,部分病人有胡言乱语和其他精神方面症状,对病毒性脑炎必须及早治疗,需给予病人有效抗病毒药物,必要时,也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作有关处理,同时若发生癫痫,应开展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语言障碍应重视康复训练。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脑梗塞分为两种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风险因子可以控制
1、高血压:最容易导致脑梗塞,应及早进行高血压治疗;
2、糖尿病: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静脉滴注;
3、生活习惯:有些病人酗酒过度,熬夜,吃垃圾食物;
4、其它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也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呼吸睡眠障碍综合症也会导致脑梗塞。
二、无法控制的风险因子
1、年龄:年龄越大,患脑梗死的风险越高;
2、性别因素:男性患脑梗塞的机率高于女性;
3、遗传因素:部分患者遗传有血管淀粉样改变、脑小血管病、血管淀粉样疾病等。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而脑动脉粥样硬化,还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密切相关。所以出现脑梗死,首先要根据磁共振或者CT等检查,确定具体的严重程度,同时要检查颈部血管彩超,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以通过用药或者是采取介入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廖张元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脑梗死引起继发癫痫可以进行药物治疗。脑梗死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而且后遗症也比较严重,如果是脑梗死引起继发癫痫,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而且一定要控制饮食。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比如做一些比较好的柔和动作,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情,也可以改善身体的抵抗力,而且要保持心情愉快,为治疗提供一个好的改善环境。

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房颤可能会导致房室内的血流量减缓,产生漩涡,从而导致心房内的粘连。在血栓形成后,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左心房,在心脏的收缩阶段,左心房会把血栓喷入主动脉。
由于右颈总动脉和右侧的锁骨下动脉都与脑干相连,所以在心脏中形成的血块会随血液流向脑部,使其变得更细小,使血栓随血液流向无法继续前行的动脉造成阻塞,最终导致脑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