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会员82465657 27 已回复
最近两天心脏隐隐刺痛,还伴随胸闷,气短症状,请问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天宝 私人营养师(暂不发布) 其他 三级乙等
擅长:维生素B1,维生素E,赖氨酸,钙尔奇,凉茶,螺旋藻...
已帮助用户: 32489
健康指导:这种情况,最好去医院的心内科做相应的检查与治疗,同时在日常的饮食中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增加食用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之类的食物,如苹果、葡萄、香蕉、胡萝卜、木耳等之类的食物。
有用0
关注
郭晨光 医师 项城市骨科医院 内科 其他
擅长: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已帮助用户: 135151
问题分析: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心情不好,经常生气引起的肝气不舒出现的上述症状,肝气不舒的可能性较大,口服舒肝丸,木香顺气丸治疗,观察一下。
意见建议:平时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多听听音乐,一般可以恢复正常的。
有用0
关注
杜媛 护士 长治蓝天医院 外科 其他
擅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 28983
健康指导:根据您的描述,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同时注意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进行剧烈运动,注意合理睡眠,可以应该是由于长时间不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的!
有用0
关注
康琳娜 德胜门中医院 其他
擅长:鼻疖,鼻中隔偏曲,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慢性咽炎...
已帮助用户: 10973
健康指导:不知你的年龄多大了?一度传导阻滞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根据你的症状应该去正规医院的心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做出治疗的
有用0
相关问答

通常情况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危害如下所示:
。有I级房室传导阻断的病人应定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平时要多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情绪,低盐低脂饮食。Ⅰ级房室传导阻滞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病情发展,或因原发性病变而逐渐恶化,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从而产生不适,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要想阻止病情的发展,必须从日常的饮食习惯上进行干预。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心肌炎和冠心病,若病因是可逆性因素,经适当处理后可使一度房室传导受阻得到改善或自复。
当房室结退行性改变及其他不可逆转形成因素发生时,需严密随访并及时判断其是否有可能持续进展或者是否会导致其他病症发生,提示应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减轻及处理。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多见,为生理状态而不是病理性疾病。
一般来说,可由心电图确诊,正常人心电图PR间期为0.12~0.20s;若心电图PR间期超过0.20s,则提示病人曾有房室传导阻滞。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心律平,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使病人发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平时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指窦房结在某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电冲动至房室结传导稍为延迟而超出正常值。
病人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是器质性心脏病还是和药物的干扰及其他因素有关系。如排除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因素可因窦房结功能发育不全引起。另外,健康青少年还可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必过分担忧,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经常复查心电图,有异常现象及时就医。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窦房结在正常的心房内传输,并通过房室结使其发生收缩。曾经的房室传导阻断是由房向室壁的传导持续超过0.20秒。一次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通常不会有任何的主观感觉。
迷走神经机能亢进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机能亢进导致的,主要是由于病人的消化不良、睡眠不好、吸烟、紧张等原因,导致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如果是因为缺血、炎症、退化等原因,会导致心房传导的障碍,可以及时的进行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一般情况下,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者不能传导到心室。具体分析如下:
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界区在离开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者不能传导到心室,从而导致了房室的传导受阻。当PR间隔大于0.20秒时,当各房脉冲均可到达室速时,可能会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也不需特别治疗。如果长时间房室传导阻滞,也可以口服抗心律不齐的药物进行治疗。

周恒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