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小孩2岁11个月,11月16号高热抽搐,化验结果流....

会员84574636 35月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您好!我小孩2岁11个月,11月16号高热抽搐,化验结果流感抗体阳性,吃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第二天早上就不发热,直到11月28日又发高烧39.5度,咳喘平凡,查血项正常,11月29日输液用乳糖酸阿奇霉素,葡萄糖,炎琥宁,小儿电解质,口服咳喘泡腾片直到12月3号还未退热测体温39.3度。发热6天都靠口服退烧药每天2-3次来退热。请问退热药吃多了有什么副作用,高热不退,还有其他办法吗?谢谢!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11月16日化验结果流感抗体阳性,医生要求输液治疗,被我拒绝了,就开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吃,第二天早上就不发热,直到11月28日又发高烧39.5度,伴有咳喘,医生检查喘息性支气管炎,咽红,查血项正常。11月29日输液用乳糖酸阿奇霉素,葡萄糖,炎琥宁,小儿电解质,口服咳喘泡腾片直到12月3号还未退热测体温39.3度。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发热6天都靠口服退烧药每天2-3次来退热。请问退热药吃多了有什么副作用,是否与流感抗体阳性未输液有关?

补充提问:
有做雾化,到12月3号已输注5天,咳喘减轻,但就高烧不退。
医生回答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占胜 医师 威县贺钊乡小河村卫生室 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 460681
指导意见:你好,孩子的情况是需要服用退烧药来进行治疗,同时要采用物理方法来进行降温处理的。 建议要注意休息,多喝水,不要捂的太热了另外也是要注意做 下血常规检查,确定是不是有细菌感染导致的或病毒感染导致的再进行治疗为好的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孩儿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抽搐没有太大的区别,引起小儿抽搐的病因很多,比如癫痫、低钙、高热惊厥,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癫痫只是引起小儿抽搐的原因之一。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发烧抽搐小孩儿发烧抽搐的原因,大多数可能是良性的过程,一般都是叫做热性惊厥,就是由于发烧比较高,大脑的自我保护。但是如果发烧抽搐的时间比较长,超过了半小时,或者是一次发烧多次抽搐,警惕可能会是癫痫。这个时候要及时到医院去做一个脑电图,头颅的ct,还有就是要注意排除一下颅内的感染,就是经常说的脑炎。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三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高热惊厥就是小儿高热抽搐,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高烧抽搐应该侧身仰卧,不要用枕头把头垫高,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在患病期间还应该注意空气舒畅,将衣物解开。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多休息,不要长期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小儿高热抽搐又叫高热惊厥,起病年龄多在六个月到三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8个月左右,男孩多于女孩,分为单纯和复杂两种类型。单纯型的特点是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最长不超过15分钟,惊厥发作出现于发热24小时之内,80%的高热惊厥的患儿是单纯型的。复杂型高热惊厥的特点是发作持续时间比较长,很少数的患儿复杂型高热惊厥。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要注意及时控制好体温,超过38.5度使用退烧药,并且的话应该要再检查一下脑电图,看一下是否还有这个癫痫情况导致的。一定要注意增强个人体质,避免着凉感冒发烧等情况发生的,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各种营养。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