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急诊医生的故事:老父亲挂号只为见儿一面

急诊医生的故事:老父亲挂号只为见儿一面

收藏
来源:北京晚报 2015-05-06 15:45

5月1日是五一劳动节。在这个本应该享受假期的节日里,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到节假日,一些医院的门诊就会停诊,但急诊却永远开放,因此很多人说,急诊科医生是一群“被节假日遗忘的人”。从昨天到今天,在手机微信朋友圈里热转着一段视频,讲述的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位急诊医生的故事:他的老父亲从外地来看儿子,到医院后看到儿子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记者从人民医院了解到,这段视频是该院宣传处和团委共同拍摄制作的,故事的“原型”是该院急诊科医生迟骋。那天,迟医生值夜班。忙了一晚,清晨当他接过下一张挂号条时,习惯性地问了一句:“您怎么不舒服?”正当他期待患者回答病情时,听到的却是熟悉的声音:“儿子,我没有不舒服,就是想让你歇一会儿,喝口水。”他一抬头,看见了父亲。当时,迟大夫满眼泪水。原来,迟骋的父亲从山东济南来北京办事,他知道儿子当天上夜班,就决定到医院去看看儿子。老人一路找到了人民医院,看到了诊室里排着长队,为了不打扰儿子工作,就到走廊里等待。等了很久,儿子还是忙不完。父亲为了让儿子歇一会儿,就专门去挂了一个号,然后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等到老人坐在迟骋面前时,迟骋才知道父亲来了已经两个多小时了。老人坐下来,把一杯水放在了诊桌上,“喝口水”。迟骋说,“父亲只是想用这种方式,给儿子不到一分钟的喝水时间。”后来,迟骋在朋友圈说出了这段经历,引起了同行的强烈共鸣。视频中的急诊医生由迟骋大夫“本色出演”。迟骋说,他愿意把这个故事展现出来,给医患关系多一些正能量。

今天早上,记者联系到迟骋大夫,他正带着父母在郊区休假。明天晚上6点,他又将回到急诊室里,上一个大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上午8点。迟大夫的父亲也看到了这段视频,老人家说,看到片子后他掉眼泪了,“心疼孩子。”老迟把视频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们,“他们都不是学医的,我希望他们能更多地了解医生护士的真实生活。”迟骋也心疼父母,“做医生不容易,做医生的家属也不容易。”

这个视频在朋友圈转发后,引来了很多医生的共鸣。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何菁说:有一年除夕夜,她爱人带着儿子给她送饺子。当时她只忙着照顾病人,眼睛的余光扫到了两个人一直在诊室里站着,心想:“谁呀?一直站在那。”

人民医院一位刚刚毕业的护士说,有一年她正在实习,母亲坐了一夜火车从老家赶过来看她,女儿忙,老人就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6点。下班时,她才看到母亲坐在门诊大厅的地上,身子底下垫着一个小纸片儿,累得打起了盹。至今,她还记得走到母亲身边的那一刻:看到母亲背已驼,发微白,“那一刻,我在想,时间都留给了谁?”

北京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看完视频后感慨:不知道多少非医学专业的朋友能有耐心看完,看懂。这是发生在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真实故事。实际上,不仅仅人民医院,北京许多三级医院的门急诊比影片中展示的要拥挤、忙碌、紧张不知道多少倍!

网友阿琼说,我是非医疗专业老百姓一枚,我看懂了,看湿了眼眶,看了两遍。因为我是母亲,也是女儿,相信所有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都能看懂。谢谢人民医院,谢谢所有辛劳坚忍的医务工作者,向你们致敬!为你们祝福!

网友白琳说:其实又何止医生,世上太多的工作也许都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能够坚持下来,靠的不仅是当初的选择和多年的坚守,更是因为人性中的善与理解,小故事大寓意,不论时间都去了哪里,只愿善待所有出现在你生命里的人。

关键词: 医德 父爱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