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生故事> 体制内医生集团孙宏涛: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体制内?

体制内医生集团孙宏涛: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体制内?

收藏
作者:孙宏涛 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 2015-06-04 09:02

我们是谁?


首先非常感谢贝壳社的BioShow给我们这个交流的机会。关于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其实已经在媒体上了解很多了,就是体制内的一些医生他们有一些想法、理想,希望做一些事情,所以大家就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团队,也就是所谓的“医生集 团”,这个医生集团相比于其他的创业团队来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我们都是体制内的人。这就是回答我们是谁,也就是说,我们都是体质内的医生,都是来自比较大的公立医院,重点医院的重点科室,平时都是在一起干活的一群人。


这样的一群人是医院日常运转中的中坚力量,其中很多人都是心怀理想的。这群人也是在等待机会。我们酝酿这件事也是等待了1年半以上的时间了,大家一直在等待政策的松动。2014年8月,政策松动终于露出了苗头,而到了2015年的3月份,政策已经是明显的松动了。


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体制内?


政策的松动给了我们一个契机,明确的政策红利给了我们机会,我们也在2015年的3月份正式启动了这件事情。


坦率的来讲,虽然2015年3月到现在只是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但是对我来说却好像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


我们可以自己吹牛我们是移动的国家队,但其实我们也就是大的医院平台下的一群普通医生而已,而且,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他是处在医院光环的笼罩下,是没有自己的品牌的。而这些没有品牌的医生一旦贸然离开体制,他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潮和品牌的重新塑造的一个过程,这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留在体制内。


因为现在公立医院的垄断的情况,导致优质的医疗资源都是在公立医院的,包括医教研的平台,包括职业培训和上升空间,如果贸然离开,我们自己也没有自己的品牌,虽然我们技术很好,但由于没有品牌,就会没有人知道你,没人肯买你的帐。

而且,坦率的讲,公立医院中很多医生都处于被“包养”的状态,在市场化的环境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包括在市场中生存的能力都是很弱的,就像动物园中圈养的动物,失去了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机会和能力。所以,很多离开体制内的医生都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在消耗自己多年来在体制内积累的已有的资源、人脉甚至技术,处于吃老本的一个过程中。


有些医生离开体制内之后甚至在很长时间都没有病人、没有手术可做,收入还不如在体制内高,相信这部分医生也是很苦闷的。这就是我们暂时留在体制内的原因,除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和修正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学习适 应市场的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


我个人认为,在当前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下,体制内创业是当下医生创业的最佳选择。


体制内医生集团的未来会是怎么样?


我们现在也在尝试,坦率的讲,我们现在也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无法短期改变大环境,只能去适应。也就是一种理想现实主义。我们是要落地的,我们不能在都不 能解决吃饭问题的情况下让更多体制内的医生走出体制,拉更多的人下水。我们保留了体制内的身份,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我们也认为这种设计其实是一种过度的 状态,但目前来看,个人认为这种形式是在大环境下最为合理的。


那么,体制内医生集团未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还是可以比较迅速的发展壮大的,因为我们的可接受度和可操作性比较好,医生可以不用离开体制,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一起来做事情。


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搭建一个多点执业的互助平台,构建了一个大医院的医生和基层医院的对接模式,其实这种模式是很简单和清晰的。其实这种模式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只是我们现在希望用一种公司的模式来运营,能够把规模和影响力做得大一些。


多点执业国家其实提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医联体”是一种方式,即建立一种“大拖小”的方式,但是在这种形式中,医生的积极性其实没有被真正的调动起来。我一直认为移动医疗没有真正落地的原因是没有医生的参与,其实医生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比如医改的失败,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了医生的声音。医生是整个医疗行为的主体,如果他们没有参与进来,这件事是很难做成的。移动医疗也是一样。所有的本质都还是医疗行为,不管是把医生和患者拉到线上,其实本质都还是医疗行为,主体都还是医生。


所以,只有医生深度参与了移动医疗,它才能够最终或者更容易成功和落地。我们医生集团首先是在线下完成诊疗活动,再反到线上,是从地上到互联网,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医疗+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我们开始做这件事之后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反响,主要是在医生和医院之间。医生受多年体制之苦,也找到了一个出口,很多私立医院、改制后的医院由于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也有很多资产处于闲置和浪费的状态。这个平台起到了盘活这些闲置资源的作用,也是符合互联网的思维的,也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


有人说体制内医生集团完全做不下去,其实这个领域一直有人在做,有很多前辈和先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比如说中国最早的医生集团的开拓者万峰主任。尽管他的经历了很多次的创业和失败,但是也不能抹杀他在这个领域中探索的精神和贡献。从万峰主任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他做了很多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唯一的问题其实在于他的时机不够好。所谓的时机就是多点执业还没有完全放开,一切都处于灰色地带,现在随着政策的放开,一切可以走到台前,医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技术把一切转化为阳光收入。我也跟我的同事说,这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机会,这个方向肯定是没错的,即使我们做不成,也肯定会有人做成。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集团都开始出现,我非常的欢迎,因为这样可以形成一种社会上的氛围,让医生集团成为一种互联网的热潮,这其实一种互相帮衬和助力,获得更好的社会影响。


有一位投资人跟我说,如果说移动医疗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项桂冠的话,那么体制内医生集团就是这项桂冠上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呢?因为最优秀的医疗资源就是在体制内,而且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改变。我们所做的这件事真的就是响应国家号召,把优质的医疗资源与下游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接,不管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还是诊所,这都是国家愿意和希望做的,这也是一个月内新华社两次采访的原因。


我们团队内部多次讨论过我们定位,我个人坚持我们还是面向大众的,就 是说我们做这件事其实还是有一部分情怀的,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的技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当然这种定位也有可能导致我们的失败,但即使失败我也是愿意的。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已经超过了医疗本身,虽然这有点拔高。但大家可以想象拖家带口到北京看病和在当地医院看病的这种区别。


所以我们非常希望做这件事,我们现在也签约了很多医院,也有非常多的医院正在深度谈判中,我们希望用我们的点滴的努力来做这件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医生也可以获得一定阳光化的收益。其实就是用市场化的行为来打破垄断,实现医生更多阳光化的收入,这是一件对医生、医院、患者都有益的事情,我们也希望能够做成。


Q&A

Q:请教管理团队现在大概有多少人?是全职的吗?

A:现在管理团队有6人,遗憾的是目前只有一位全职。


Q:医院的态度现在如何?

A:医院现在很开通,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Q:您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目前接入医保吗?

A:医保主要是看与我们对接的当地的医疗资源,如果当地的医院有医保,那我们整个过程也都是有医保的。


Q:目前运营中,最迫切需要及解决的问题是哪方面?

A:我们是医生团队,最大的优点是医疗的技术,短板也很明确,那就是缺乏运营的能力。所以目前我们对运营和管理团队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Q:体制内医生集团对医院的好处是什么?

A: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盘活闲置的医疗资源。我们最近考察的几家医院都面临着床位、硬件都非常好,都就是缺乏患者。

关键词: 孙宏涛 医生集团 体制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