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中医如何治疗“情绪病”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其他> 掌握中医如何治疗“情绪病”

掌握中医如何治疗“情绪病”

收藏
作者:戴昭宇 来源:大公健康 2015-06-11 10:40

人类心理现象与情绪变化复杂多样,古今中外对异常精神状态的描述用语也不尽相同。我对在香港常用的“情绪病”一词,以往就很生疏。

考察“情绪病”的含义,在香港的共识是泛指所有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特质的精神疾患,如抑郁症、经常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惊恐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创伤后情绪症等等。临床特点是病情常常迁延波动或反复发作,因而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学业、社交或家庭关系等带来困扰。近年来的统计显示,香港约有2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等“情绪病”。

中医以往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情绪称之为“情志”。对于丰富多彩的情绪表现,中医主要有“七情”和“五志”等区分。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而五志对应于五脏,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内经》认为情志的变动和五脏的机能相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可以说五志是对七情分类的一种简化。

中医学体系的基本架构,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那时成书的《黄帝内经》,将病因主要分为内外二端:外因为生物、物理以及化学等环境因素,中医称之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过剩或过激);而内因就指精神情绪因素,亦即“七情”的异常。中医认为,情绪与心理活动都是内脏功能的体现,人体是“形神相即”、“心身一体”的。心身因素相互影响和反馈,“七情”中某种情绪的过激,可以诱发脏腑的“内伤性”紊乱或病变,表现出病态的情绪及躯体症状,导致“情志病”的发生。

可以说,中医学自体系确立伊始,在病因学以及诊疗学和养生保健方面就一直是环境因素(六淫)与精神心理因素(七情)并重的。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雏形初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体系,就是一个心身医学的体系。

中医诊断情绪病,目前主要如下2种方法:一是运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搜集患者有关心身状态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学的辨病与辨证,对病人的状态特点(病与证)加以判定和把握;二是在四诊的基础上,参合现代精神医学或临床心理学的疾病诊断分类,再加以中医学的辨证。

总结发展至今的中医情志病学内容,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情绪病病名:诸如脏躁病、百合病、奔豚气、梅核气、癫病、狂病、惊悸等等,尽管与现代医学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但依据这些病名诊断再加以辨证的中医学的诊疗,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

以脏躁为例,其病类似于现在的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以女性居多。病名源自东汉张仲景的医着《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阒巍贰\?奶崾荆?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脏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特点是精神涣散、情绪不稳,抑郁与焦虑可以兼见;辨证多属于由情志抑郁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引起的心脾气阴两虚证,治疗多选用甘麦大枣汤。

《金匮要略》对“奔豚病”也有深入和系统的论述。豚,即小猪。奔豚病的临床特点为:发作性的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可伴随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惊恐、烦躁不安,而发作过后则一如常人。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临床表现看,此病类似于西医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或胃肠神经症(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以及心脏神经症等,发作中也常伴有过度换气现象。由此可见,中西医学的病名,难以简单地一一加以对应。

对于现代的抑郁症或焦虑症,中医学专家们按照辨证方法,考察患者诊疗特点和规律,至今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中医学所说的“肝郁气滞”证,可见有抑郁、焦虑、紧张、悲观消极或烦躁易怒、容易激动等精神情绪异常,以及口苦、咽乾、胸胁胀满、月经失调等躯体症状。重视心身一元和局部与整体、机体与社会等整体观的中医学之“辨证”诊断,是对心身状态的同时与即时把握。

笔者日本留学并工作了20多年,临床观察到约有80%的一般门诊病人的发病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发病后更常常带有情绪困扰,情绪病在日本非常多见。目前,日本的西医师们也大都熟悉一些汉方药物的应用。诸如“加味逍遥散”可以疏肝解郁,对于伴有月经失调或更年期症候的女性之抑郁或焦虑,十分好用;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以惊悸、失眠、焦虑、烦躁为特点的惊恐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及创伤后情绪症等,多有效验;“加味归脾汤”用于气血不足而虚弱易疲、焦虑不安、失眠多梦者疗效很好。以上处方里都含有中药“柴胡”。柴胡是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的良药。配有柴胡的处方“柴胡剂”,大都具有改善情绪症状的功效。

柴胡

针灸与中药,是中医疗法的两大支柱。至今有海内外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对于抑郁症等多种情绪病也具有切实的疗效。所以从多年前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向世界各国郑重宣传和推荐,抑郁症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之一。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证实,针灸刺激可以令脑内产生类似于吗啡样的“内源性脑啡肽”。这类被简称“内啡肽”的荷尔蒙,具有与外源性吗啡类似的镇痛与欣快作用,但却没有也被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外源性吗啡之导致便秘和成瘾性等副作用。针灸治疗能产生内啡肽,目前被认为是该疗法能够调整情绪、舒缓抑郁的基本塬理。

在情绪病的治疗上,中医疗法除了中药和针灸的应用可以心身同调外,通过历代医家反复的临床实践和探索,于心理治疗方面也具有许多独特的建树。例如运用语言的开导疏泄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可以心身同调的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体育方法,以及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而为患者喜闻乐见的棋琴书画等文娱保健康复法,积累了丰厚的理论和临床研究业绩。现代研究证实,针灸疗法与众多中药都具有形神(心身)同调的功效。最近30多年来,相互交叉而密切相关的“中医心理学”、“中医情志病学”、“中医心身医学”、“中医行为医学”、“中医脑病学”等新学科也在逐步确立,这些都涉及到情绪病的诊疗以及康复、预防和保健。

专栏作者 戴昭宇

专栏作者简介:习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医师。在日本留学、工作20多年,长期在东京有明医疗大学等院校任教。现奉职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主要从事临床中药学与中医内科学等教学,同时参与诊疗,从事以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的比较为中心的临床文献研究。

关键词: 中医 情绪病

医友评论2人评论)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乐天 2015-06-12 18:41

中医 情绪病 ,也就是七情受伤

2015-06-11 15:24

select * from admin;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