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体制内辞职创业
放弃协和医生的身份,于莺没有太多纠结,因为“正面看可能是一个光环,背后看可能是一个枷锁”
今年5月,由美国梅奥医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正式开业。曾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的于莺,成为这家民营诊所的执行总裁,掌舵这家全国稀有的全科诊所。
两年前,带着“协和急诊女超人”标签的于莺从协和医院辞职,震惊了医疗界。北京协和医院是中国的医学殿堂,是医疗界的最高标杆。但对于莺来说,这次辞职是毅然决然的。她说:“在那里,你一眼就能看到5年后是什么样子。”曾经有同事为她分析:“你干急诊,插管插得再熟练,最后不过是一个高级技术工人。”所以,放弃这份职业,于莺没有太多纠结,“对我来说,正面看可能是一个光环,背后看则可能是一个枷锁。”
2001年,经过8年本硕博连读后,于莺进入协和医院,直到2013年辞职,她在这里工作了12年。2013年6月8日,于莺在微博中写道:“妞爸要去玉树支边三年,而我,干完这个月就辞职了。打算给自己放一个月大假,追求自由执业之梦想!”
人到中年还把“梦想”挂在嘴边,这也表明了于莺的勇气。回过头来看当时走出体制的选择,的确是一种冒险,她其实也可以选择留在体制内,之后在“春雨医生”(为患者提供公立医院医生在线健康咨询服务)中开个账号,像其他医生一样实现体制内创业。“但是这跟创业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喜欢追求未知的东西。辞职以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就很有挑战性!”
2011年10月,协和急诊科医生于莺开通了新浪微博,她在微博上描述医院趣事、生活?迨拢?镅韵??⒂哪?S捎诖蚱屏舜笾诙砸缴?目贪逵∠螅??杆俦涑晌⒉┖烊耍?涤?00多万粉丝。她个性鲜明,单纯直接,公众喜欢她,将她作为医生群体的代表。
在开微博的过程中,于莺逐渐拓宽了自己视野,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她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医疗环境,那些看似无解的医患矛盾,问题可能不是简单地出在医生和患者身上,而是出在医疗体制机制上。
离开协和后,于莺在脑子里一次次勾画自己诊所的样子:开在小区门口,大概200平方米的面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就为她所在社区老百姓服务。
不过,眼前的现实显然超越了她自己的蓝图,和大资本、强技术合作,开了全科综合诊所,占地1600平方米,团队62人。
“协和急诊女超人”于莺以合伙人的身份在美中宜和开办的全科诊所工作,美中宜和医院供图。
开个诊所真不容易
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办完各种审批手续,每周都有一两拨人来检查
2013年6月辞职时,于莺在微博上已经累积了300万以上的粉丝,个人影响力给她打开了许多扇门。一些私立医院不断向她发出合作邀约,其中有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创始人兼总裁胡澜博士,但当时于莺没有答应任何一家。
于莺最初考虑建立一个自己的品牌。带着这样的想法,于莺开始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考察民营医疗机构,她发现民营医疗机构也不是像原来想的那么差,也有做得非常专业的,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2013年9月到12月,她受邀在台湾进修考察,发现台湾遍布全科诊所,诊所的医生能够与患者及家人保持长期稳定的沟通,像家人、老友一样互相尊重和信任,这种家庭医生非常受欢迎,正是她想象中家庭医生的样子。
从台湾回来后,于莺想先做诊所,但发现在北京非常难。因为老百姓还不太熟悉全科医学的概念,而北京的三甲医院太多,在北京开个人诊所,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2014年4月,胡澜找到于莺,想和于莺合作开设诊所,胡澜的理念和于莺甚为契合,两人很快达成一致,于莺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开设全科诊所。
2014年5月,于莺正式进入美中宜和,成为亚运村1600平方米商业楼的大管家。不过,摆在她面前的并不是一家现成的医院,而是一个证照尚不齐全,甚至一个排水管道改造都要她亲自过问的毛坯工程。
“主要是行政审批太复杂,选址、许可证,按照要求建完还有很多审批手续。”去年7月,诊所拿到卫生部门设置许可证,12月完成全部装修,但直到今年4月份才拿到执业许可证,上个月拿到组织代码证,还得去银行开通POS服务等,这个过程已经很顺了,但也差不多有一年时间。
“不仅如此,诊所营业之后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各种检查。”于莺说,每周都有一两拨人来检查,最近新的控烟办法开始实施,就有人来检查诊所有没有规章、有没有标志、有没有禁烟小组。“这些事情需要专门有人花费时间来处理。”
医生创业的好时代
诊所目前给医生的报酬不是行业里最高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与体制内不一样的治疗模式
于莺和胡澜主要在两方面达成一致:一是医生、护士、患者都应该得到尊重,对于医患纠纷,要有中间解决方案,不能患者一投诉就扣医生钱;二是要成为给患者提供最好医疗服务的平台,明确服务的理念,引进梅奥的疾病教育体系,推动医患之间良性沟通。
美中宜和此前在中国运作9年,已经累积了不少高端客户,但还没有提供更多后续服务。于莺希望能以家庭为单位提供服务,推进慢病管理理念。“以前在协和,来急诊科的病人,几乎都到了要被抢救的时刻。而此前他们需要被关注的时候,医生在哪里?在做什么?”她希望改变这种“末端治疗”的局面,“医生应该想办法冲到前面,尽量让老百姓不得病。”
于莺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团队,目前诊所的全职医生有12人,分别来自协和、中日、北大医院、北大口腔等,整体配备医护人员有62人左右。他们多数是冲着于莺的名声而来,但也更希望实现自己在体制内可能实现不了的理想。
“我要求进来的主治医生最好是工作过七八年,来自常见病科室,这样在知识结构方面比较全面。诊所目前给这些医生的报酬不是行业里最高的,但他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与体制内不一样的治疗模式。”
比如,一名心脏科主治医师,过去一年要做几百台冠状动脉造影手术,他一直想换一种治疗方法,不是一来就是手术,有一些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调节。但是,这在公立医院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医院和医生也要追求经济效益。此外不给患者动手术会隐藏风险。“按理说冠状动脉50%狭窄可以先观察、再治疗,但万一没有按医嘱执行,发生危险谁负责?”于莺说,在这里,医护人员可以一直盯着他,打电话,给他运动手环,直接提醒他。最后,还可以写成有意义的论文,不是应付晋升的论文,而是让更多人受益的论文,思路不一样。这种治疗模式在公立医院是不容易实现的。于莺设想过诊所的未来,希望把诊所变成客户非常信任的、但凡有医疗需求第一时间就能想到的诊所。
从一名普通的急诊科医生到领导着62人团队的企业执行总裁,这种职业身份的变化,让于莺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她说:“什么叫做人力资源,什么叫做财务,什么叫做发展规划,什么叫做投资,什么叫做股权?只有做了这件事,你才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不懂。”
除了看书,于莺自学的另一途径就是和各行各业的朋友交流,其中许多都是在微博上认识的,于莺会经常给那些朋友打电话,询问怎样给员工定绩效、怎样建立一个团队等,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得出一个解决方法。在处理完具体情况之后,她就问朋友有没有相关的书可以推荐。
创业以来,于莺一直有恐慌感。她说:“处理这种恐慌感的方式就是努力。”她很享受这样每天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以前在协和医院,总想退休以后要干什么,现在出来以后,总在想这件事要多少年干完,总有干不完的事。”
谈到现在的医生创业,于莺感叹“最好的时代”已经来到。“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政策也已经放宽,机会非常多。”
于莺认为,医生创业要先想清楚两件事:第一,医生创业的好时代已经到来,给了我们无限可能,但在实践之前,一定要看看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体制内外究竟有何不同,要做的方向是不是符合社会的需求。一旦明确,就要立刻去干,市场不等人。第二,创业者要内心坚强,在创业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是体制内无法想象的,这时即便受到打击,事情有千头万绪难理清,也一定要相信自己。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李红梅 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