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竭尽全力撬动医生资源的同时,一些创业公司开始挖掘护士资源。
“‘V护到家’的微信公众号和APP已经先后于今年8月和11月上线,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上门护理服务。”V护到家创始人李明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网络文章将V护到家定位为“护士上门服务的O2O健康护理平台”,为企业和家庭提供上门护理、定制体检、护士培训等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自2015年起,互联网医疗领域创立了多家护理类公司,其中较为知名的至少包括护联网、E陪诊、U护等。其中,V护到家、U护以上门护理为主,E陪诊雇佣护士陪伴患者看病,护联网为护士规划职业路径。
出于教育和治疗水平的差距,与医生相比,护士一直是医疗资源中相对劣势的群体,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初期,资本竞相追逐医生资源,2014-2015年两年间成立30多个医生集团。
但医生资源相对较难撬动或成本奇高,截至目前,实现盈利的医生集团少之又少。创业者继而把目光聚焦门槛较低的护士资源。
护士群体虽然工资、学历、胃口较医生低,但却具有专业的护理甚至医疗水准,市场对专业护理等需求也长期存在,创业者大多采取居中服务的商业模式,盈利点十分清晰。
然而,由于价格较低、闲暇时间少、标准化缺失以及潜在风险,护士资源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撬动。
“三低”特点,瞄准护士
工资收入低、学历低、胃口低的“三低”特点,是大多数创业者和资本瞄准护士群体的逻辑起点。
李明珠告诉记者:“由于护士在医院里的收入不高,她们有意愿利用兼职时间提高收入。”
与美国医护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形不同,中国护士处于医生的从属地位,医护收入差距很大,并且护士内部因年资和所属医院等级,也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没有权威的护士工资统计数据,丁香园曾对500多名护士做问卷调查发现,有一半左右的护士工资低于4000元,在5000元以下的收入占比达到72%。这一收入在一线城市明显不够花。
工资收入低的原因或许部分来自学历较低,国家卫计委在2012年的统计显示,大专和中专护士占比最多,分别为42.5%、46%。
两者均低的现状导致护士的胃口没有医生大,这也是诸多创业者认为可以借此切入医疗市场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有多家私立高端医院挖医生的代价动辄四五百万。
但给人“三低”印象的护士群体,却具有专业的护理甚至医疗水平,尤其是那些年资较长的护士,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老”护士的水平高于两三年经验的住院医。
护士群体的这些特点满足了部分人群在医院之外的市场需求。如上门打针、输液、换药、居家护理甚至足不出户的腹透,不仅可以省去患者的精力体力,而且还能节省医疗资源。
按照创业公司业务范畴的归纳,多数互联网护理公司的服务包括上门护理、上门体检、陪诊、康复、养老等;护联网则针对上述特点,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并规划更好的职业出路。
于是,一场在一线城市争夺护士资源的战役悄无声息地拉开了。
密集出世,路径各异
从今年开始,继医生集团之后,互联网护理类软件应用陆续落地。从其业务内容来看,至少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最为常见的上门护理,代表公司包括V护到家、U护等。
以V护到家为例,其为行动不便者提供家庭护理,包括皮下注射、术后换药导尿管、健康培训等,另外,针对亚健康群体,公司提供评估和健康咨询、婴妇健康监测,包括验血、验尿等服务。
创始人李明珠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曾参与创办抓虾网,曾任盛大文学小说阅读网总经理,拥有多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
护士上门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和掌控风险,“为标准化护士服务,在上门前会经过专科护理培训、上门礼仪培训;为了保证护士的上门安全,平台也会为护士提供保险,电话评估、第一次上门陪同等风险评估措施。”李明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另外,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公司选择的护士均为三甲医院具有3年工作经验者。”
V护到家目前以北京市为主要市场,而U护则以珠海等南方城市为主,U护是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创办的平台,由于具有医学背景,截至今年10月底,U护APP服务平台的护士注册数量近500人,注册医生数近100人,注册用户近4000人,预约客户近200人,已服务人次近300次,上述数据由广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提供。
第二类护士服务类平台以岳建雄创立的E陪诊为代表,从名称即可看出,其业务内容是雇佣护士陪患者看病。
由于E陪诊介乎家政与护理的模糊地带,受到业内诸多质疑,“陪人看病,不一定要护士吧?”。
但媒体出身的岳建雄看重的恰恰是这一点,“没错,本质上,我就是用医疗的人做非医疗的事情。”岳建雄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不介入医院,太复杂,一进入医院这个事情就不可延展,也就不可能快速扩张。”
在岳建雄看来,首先这不涉及多点执业的问题,而且,护士对医院熟悉,具备药品知识,在陪诊过程中遇到老人突发紧急情况也能够处理,这些都是普通家政人员所不具备的能力。再有,护士接受过专业培训。很多家政做不了的,护士都能做。这也就是用医疗人来做非医疗事的优势。
第三类护士服务平台最为值得一提,让护士长本事,做更加专业的工作。
这家名叫护联网的公司由医疗领域资深人士张雪莉创办,她曾任职卫生部人才中心,并担任医疗专业杂志的社长,如今,张雪莉从体制内出来,做护士的职业发展顾问,通过对护士的系统培训,以胜任科研项目,从而增加护士的收入和专业水平。护联网的另一个平台是e护天使。
“在美国,有一半的护士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美国护士的地位和收入很高,原因是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更高。”张雪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初期,护联网计划培养护士的临床科研能力,通过协助医生做课题、CRO(药物研发外包行业)企业做药物试验获得额外收入。
市场对此技能的需求一直长期存在,据张雪莉介绍,CRO企业对临床护士的需求很大,但往往不容易找到称职的护士,他们全职招聘的护士流失率也很高。
之所以选择这一角度切入,缘于张雪莉从事医疗人才的工作经历,“中国护士的职业路径非常狭窄,医生当不当大牌,当不当主任无所谓,只要能看好病就行,但护士的晋升路程中,几百人才有一两个可以当护士长,看不到发展路径,加上一线临床倾向于要年轻护士,因为值夜班,工作强度高,所以高年资的护士流失很多。”张雪莉说。
护联网初期推出的“护士+”和“e护天使”平台,可让护士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然后护联网会与CRO企业联系药物研发项目。
据介绍,护联网目前注册用户达到7万多个护士,并分别与各省护理学会签约,包括河南、天津、陕西、黑龙江、甘肃、云南、广东、辽宁、四川等,在北京则与医院护理部直接签约,两者总计达到近100家医院。据张雪莉称,医院护理部大多欢迎这一形式。
商业模式清晰,但护士也不好撬动
虽然业务范围各异,但与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移动医疗相比,护理类服务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极为清晰:以居中服务者的身份,对接护士及客户。
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盈利点也清晰可见,即提取服务费分成,外加护士培训收入(护联网)。
截至目前,上述四家公司没有公布收入规模,据了解,护士服务的价格普遍不高,服务一次的费用普遍在100-300元之间,根据时间长短略有差异。如,E陪诊为用户提供两类服务套餐,包括基础医护服务套餐和上门接送服务套餐,定价分别为198元和298元。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对需求和供给方而言,这一价格水平似乎双方均难以十分满意。
“这个价钱对我没有太大吸引力。”北京市安贞医院ICU一位护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她解释称,北京这么大,我上门服务一次就得耗费半天时间,假设平均可以得到200元,刨去交通和通讯费用,到手的也就是150元左右,这么累,不值得。
她进一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护士每月工作15天,其中七八天是夜班,夜班后的一天需要睡觉,所以每月只剩下7天可以“接活儿”,假设留出二三天休息,则只剩四五天,每天按收入400元计算,一个月的收入增加只有1600-200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一收入增加数额对北京三甲医院护士吸引力不大,目前,三甲医院护士的收入在7000-12000元之间,收入四五千元的护士主要集中于二级、一级医院。
护士认为价格偏低的同时,一些患者却认为价格偏高,以E陪诊为例,“198、298的价格太高,有这钱我还不如挂专家特需号。”一位患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与美国存在护理险不同,中国的护士服务尚未纳入医疗保险,患者在接受服务时,往往将其与医保报销的医疗服务进行比较,从而造成心理落差。
在价格之外,多位护士表示,希望得到更多的家庭时间,这缘于护士群体以及工作强度的专有特点。
中国护士以女性为主,卫计委统计,占比高达98%以上,年资稍高的护士在家庭中的大多是妈妈,“一个月只有7天的完整休息时间,照顾孩子都觉得不够。”上述安贞医院护士表示。
此外,护士对于上门服务风险和患者疾病类型心存忌惮。事实上,护士大多具有洁癖倾向,对于患者是否身患传染性疾病十分在意。“我们并不是歧视病患,而是希望知道他们的真实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这在医院可以知道,但上门却没人告诉我。”
相比之下,接受采访的护士认为,护联网的“培训+职业发展路径”更受青睐,尤其是那些有上进心的优秀护士。
“在当组长、护士长之外,中国护士的职业路径应在专业上有所追求。”张雪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