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数据表明,与2010年相比,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升,超重肥胖增幅降低,但成年男性的体质状况下降。
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表示,监测公报的意义在于让全社会了解国民体质现状,引起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对政府而言,还能给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让更多人掌握科学健身方法。”
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提升
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要求,2014年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等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进行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监测指标与以往相同,内容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大方面,监测对象为3岁至6岁、20岁至69岁人群,从全国31个省(区、市)抽取了22.3万人的样本。
总局体育科研所所长张良介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10年有所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比4年前增长了0.7个百分点,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均呈增长趋势,其中乡村人群和女性人群尤为明显;二是反映全人口体质各指标总体变化程度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也有提升,总体增长了0.15 。”
此外,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水平指标平均数比2010年都有所增长。实际上,自2000年首次国民体质监测以来,这些指标都呈持续增长趋势。
超重肥胖问题依旧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提升,但男性成年人的状况并不乐观,在达到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的数据均有所下降。“这种负变化要引起注意。”总局体科所群体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表示,“成年男性作为当今社会的主力军,压力非常大,因此他们更应注重体育锻炼。”
根据我国颁布的BMI(体重指数)等级划分标准,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 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近4年来增长幅度有所减缓,但超重和肥胖依旧是影响老百姓体质的突出问题。”张良说。
“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结果还显示,我国国民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但20岁至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下降趋势,其中成年男性尤为明显。对此江崇民解释称,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水平下降,说明成年人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让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是最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老百姓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强化,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刘国永举例称,很多参与健身的人认为,力量训练作用不如有氧运动,“其实力量训练同样能消耗卡路里。在增强体质健康方面,从某种程度讲,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效果更好。”
刘国永透露,本次监测公报将为“十三五”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从监测的情况看,如何推广科学健身、纠正不良运动习惯,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