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_医学进展-寻医问药-xywy.com

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血液科> 谈谈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谈谈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收藏
作者:利明,李晔雄 来源:医脉通 2016-01-12 17:12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最早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亚型被正式提出,在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中,PMBCL属于独立的病理类型。PMBCL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5%。

一 病理特征

PMBCL位于前纵隔,是起源于胸腺髓质的B细胞淋巴瘤,病理上可见中等到大的B细胞弥漫性增生并伴有硬化和一定程度的纤维间隔。PMBCL表达B细胞表面抗原,如CD19、CD20、CD22以及免疫球蛋白相关标记CD79a,但不表达T细胞表面标记CD5、CD10等,也不表达免疫球蛋白,HLA-DR多数阴性。

PMBCL与其他类型DLBCL的基因表达谱有较大差别,而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相似。LCA、cyclinE、CD79a与BOB1可以帮助区分PMBCL与cHL。而c-Rel与TRAF1可以帮助与其他DLBCL相区分,细胞核c-Rel与胞质TRAF1主要在PMBCL中表达,在DLBCL中表达较少。其分子特点为:p53变异,9p区域扩增,bcl与MAL基因过表达,胞质IgVH基因、bcl、PIM-1、PAX-5、RhoH/TTF以及c-myc的改变,NF-κB的激活等。

二 临床特征

PM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约30~35岁,女性居多;Ⅰ~Ⅱ期多见;主要局限于前上纵隔,包括胸腺、局部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1/3胸膜、心包等受侵;70%~80%为大肿块;约20%有B症状(主要为发热及体质量减轻);70%~80%伴乳酸脱氢酶(LDH)增高。临床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达30%~35%。治疗后特点:97%患者诊断后2.5年复发,大部分患者1年内复发;90%远处转移主要为实质器官,如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无骨髓受侵; PMBCL与其他成年人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结果明显不同,预后更好。

三 治疗

1 治疗结果

CHOP方案与三代方案化疗后加或不加受累野照射(IF-RT)是PMBCL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由表1、2中可见,完全缓解率达21.2%~88.7%,患者5年总生存(OS)率达34.9%~90.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35.0%~93.4%。Ⅰ~Ⅱ期患者的5年OS率在80%左右。

2 化疗方案

因缺乏前瞻性的随机临床试验,PMBCL的治疗较难得出准确统一结论。长期回顾性分析认为MACOP-B/VACOP-B方案比CHOP方案有更好的疗效。PMBCL报道多为Ⅱ期临床研究或回顾性资料(表1、2),虽大部分研究中早期患者多见,但CHOP及类似方案疗效差。三代方案如MACOP-B等比标准CHOP有更好的疗效,但如表2所示,三代方案早期患者比例高,一般情况可能更好。

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者尝试通过增加化疗剂量强度来提高疗效。剂量增强EPOCH(DA-EPOCH)方案不仅在CHOP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了依托泊苷,且用药方式为低浓度长时间用药,同样的化疗方案改为持续静脉输注后,能够克服肿瘤细胞耐药,对复发患者有效。

另外,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的EPOCH方案可能为治疗初治PMBCL患者的一个有效化疗方案,但由于DA-EPOCH方案为密集型方案,DA-EPOCH-R组的Ⅲ、Ⅳ血液学毒性和感染发生率均高于R-CHOP组。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其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改进。

3 高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用于初治高危PMBCL患者的意义尚不明确(表3),多数报道为小样本回顾性分析,证据等级不高,OS与常规化疗相似,不建议作为一线治疗方。

4 利妥昔单抗

利妥昔单抗已经作为标准治疗手段在DLBCL中被广泛应用。PMBCL最适方案仍未有明确共识。已有数个临床试验证实,利妥昔单抗与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提高了PMBCL预后(表4)。R-CHOP在PMBCL中应用仅有少量临床观察与2期临床研究,耐受性好,未经广泛验证,需进一步行3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5 放疗

早期侵袭性淋巴瘤化疗后巩固放疗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文献中放疗适应证与放疗剂量不同,目前无随机研究比较PMBCL放疗作用。大多数肿瘤中心认为巩固放疗能提高PMBCL患者的CR和RFS,并采用化疗后放疗综合治疗方式(表1、2),取得了较好疗效。

在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时代,巩固性放疗仍然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治疗前有大肿块的患者,进一步改善了预后。R-CHOP或CHOP治疗的PMBCL中,大多数都巩固性放疗。相关研究认为PMBCL应用DA-EPOCH-R后可不给予巩固性放疗,但由于该研究病例数较少,存在选择偏倚,所以仍需大样本3期随机临床试验验证。

新的放疗技术如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已经明确IMRT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及提高生存率。IMRT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预后更好、正常组织剂量限制更精确、治疗相关毒性更小。这已在部分纵隔受累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HL)中得到验证。

四 PET-CT的应用

PMBCL伴有不同程度纤维成分,治疗结束后纵隔经常残留肿块。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来判断是否达到CR非常重要。PET可更好地区分残留病灶与纤维组织。目前建议在化疗结束后6~8周行PET-CT检查,这是评价淋巴瘤疗效的首选方法。然而考虑到假阳性较难区分,单纯根据PET-CT结果改变治疗方案要慎重。

五 预后因素

PMBCL主要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一般状态差、心包受侵、化疗未达CR、治疗后残存肿瘤或PET阳性与高LDH等。也有人认为年龄大、LDH增高、大纵隔、晚期与预后不良有关。IELSG报道男性、一般状态差和晚期是预后差原因。国际预后指数(IPI)作为PMBCL预后指数存在争议,PMBCL的临床特点(如年轻女性、大纵隔多见等)影响了IPI预测作用。

六 小结

PM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有非常特殊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和基因表型。其治疗方法主要为化放疗综合治疗。化疗方案与巩固性放疗目前鲜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值得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