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介绍
LAM,即淋巴管肌瘤病,是一种仅发于女性的罕见呼吸系统疾病。
目前,国内LAM患者粗略统计约有5—6万人。
11月12日,“第二届全国LAM大会”上,国内外LAM领域的专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Joel Moss、哈佛LAM研究与临床中心Jane Yu、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徐凯峰等齐聚北京,为这一罕见病患者寻求自由呼吸之道。
作为一种罕见呼吸系统疾病,淋巴管肌瘤病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女性,诊断时平均年龄在35—40岁,成年女性患病率约为1/400000,不过,在遗传性疾病结节性硬化症(TSC)的成人女性患者中,LAM的发生率高达1/3。
综合国内1981年—2009年文献报道的111例LAM病例资料,在整个病程中,LAM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呼吸困难(93.7%)、气胸(48.6%)、咳嗽(45.7%)、咯血(35.1%)和乳糜胸(33.3%)。
新的诊断手段——血化验及时为患者确诊
由于是罕见疾病,LAM在临床上经常被误诊和漏诊。徐凯峰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有误诊的经历,诊断方法困难是一个重要原因。”
徐凯峰说,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呼吸科医生对LAM疾病的认识是正确诊断的关键。“一旦女性尤其是育龄期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呼吸困难,并且患者合并反复气胸或乳糜胸,应该尽早行胸部高分辨率CT排除LAM。”
在2005年之前,患者通常采用开胸或胸腔镜肺活检才能得到真正的确诊。不过,最近的诊断进展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完成对LAM诊断。
过去的一年里,徐凯峰通过对80多位临床上确诊或拟诊的LAM患者进行检测,证明这项血液学指标使LAM的诊断简单易行。徐凯峰说:“VEGF-D水平高的患者LAM的症状越明显,同时,通过VEGF-D水平的高低还可以预测雷帕霉素的疗效。”
美国LAM专家Joel Moss介绍了另外一种无创诊断方法。LAM患者的血液中超过90%的患者可以检测到LAM细胞,在尿液中的LAM细胞检测率也很高。
“LAM新诊断方法的方便易行,不仅有利于诊断,也容易监测病情的变化。”Joel Moss说。
雷帕霉素开启LAM治疗的新阶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LAM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肺功能下降者甚至需要进行肺移植治疗。
虽然研究者们推测其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实际研究中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也导致在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2000年,LAM的发病机制被揭示,由于TSC2基因突变导致一种控制细胞增长的关键分子mTOR的过度活化。雷帕霉素由于能够特异性地抑制mTOR,被认为最具潜力的治疗药物。从此,科学家和LAM病友组织一起争分夺秒,展开了一场探寻雷帕霉素究竟是否有效的探索之旅。
2011年3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率先发表了MILES研究(雷帕霉素治疗LAM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雷帕霉素治疗LAM是安全有效的。研究结果显示,雷帕霉素能够稳定肺功能,减少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含量,减轻患者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特别是对经过选择的中重度肺功能异常的女性LAM患者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开启了治疗LAM的新阶段,也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转化医学的成功典范。”徐凯峰说。
徐凯峰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对于17例LAM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查指标对比发现,雷帕霉素治疗后,LAM患者的肺功能FEV1和FVC均有显著改善,生命质量指数也有显著改善。能够补充ILES研究发现的是,患者服用雷帕霉素后,6分钟步行距离、乳糜胸及肺动脉高压也有改善。“由于活动耐力差、难治性乳糜胸、肺动脉高压都是临床难以处理的问题,我们的这些发现无疑给LAM患者采用雷帕霉素治疗带来更多信心。” 徐凯峰说。
但是,徐凯峰也强调,并不是每一位LAM患者都应该服用雷帕霉素,也并不是越早服用雷帕霉素越好。毕竟,每个药物都有副作用。徐凯峰认为,最终治疗方案还是要通过有经验专家与LAM患者在权衡利弊关系之后做出决定。
到底雷帕霉素在LAM患者中的作用能持续多久,早期病症不明显的LAM患者是否有效,每天多少剂量科学合理……这一系列问题在MILES研究中并未得到解决。“而这正是将来我们继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徐凯峰说。
罕见病治疗须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一种罕见疾病,公众甚至专科医生都对LAM的知晓率过低,这也让LAM患者就医无门。
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开设国内首个LAM专病门诊;2011年6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LAM专病门诊正式开诊;近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LAM专病门诊也将挂牌成立。
医院专科门诊数量的增加,让LAM患者感到了一丝欣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科医生知晓LAM,更多的人关爱LAM患者。” 中国LAM关爱协会会长琳琳(化名)告诉记者。
2006年3月30日,中国LAM关爱协会由病友晓莉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徐凯峰教授共同发起。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LAM患者提供LAM的诊治信息和交流平台,并致力于促进临床医师认识和了解这种疾病,呼吁社会各界对这种罕见的女性疾病的关注,关注这些弱势的、被社会所忽视的特殊女性群体,推动LAM在中国的研究。目前在中国是唯一一个宣传和研究LAM的民间公益组织。
采访过程中,琳琳特意介绍了今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举办的LAM峰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中国等国家的LAM患者与医学专家齐聚一堂,探讨LAM治疗的相关问题”。
而这也让琳琳觉得,包括LAM在内的罕见病更需要国际之间的联盟合作,共同攻克疾病。
“既包括患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这样才可能搜集到足够的医学数据进行有统计学意义的测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