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使中药的 “一筐草”变成“一堆宝”,亟需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利用现代科技去不断挖掘
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屠呦呦,举起了2011年的拉斯克奖杯,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
青蒿素的成功,是中医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从青蒿中解析出青蒿素,屠呦呦完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素是一个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面对西药研发逐步陷于无药可寻的困境,中医方剂和中药指明了一个有效的研究方向,也为寻找新药提供了丰富的药用资源,既可缩短研发周期,也可减少研发费用。
青蒿素的研发进程,证实传统中医药不可或缺。抗疟药最初并非来自青蒿,而是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随后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出现了耐药性,疫情难以控制。青蒿素及相关衍生药物的诞生,给全世界遭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青蒿素的发现曾引发了一轮中药筛选和提取热潮,大多都无疾而终。专家提醒,只靠从中药里提取单一成分来研发新药,注定是一条“不归路”。“青蒿”和“青蒿素”,尽管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却完全不同。青蒿是中药材,作为药物整体按着中医方剂理论应用。青蒿素则是不折不扣的西药。中药一般是复方,而西药往往是单体。中药一味地去提取有效成分,结果是越提越纯,却达不到临床应用效果。从中药里提取有效成分,如果离开中医思想的指导,就丧失了中药整体调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有效成分也会变得无效。如此研发,只能在原地踏步,徘徊不前。
目前,青蒿治疟疾药物已经是第四代,因为以前单体的青蒿素都出现了耐药。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提请中国改产复方。其实,青蒿素产生耐药性,是以“对抗医学”为特征的西医学不可避免的后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在和病毒的对抗中只能处于暂时的胜利。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细菌出现了,超级病毒诞生了。在对抗疾病的斗争中,人类可能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医”的尴尬。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中药极少出现耐药性。随着西医药局限性凸显,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更加引人注目。
青蒿素的发现,证明了中医药是一个 “伟大的宝库”。然而,要想使中药的 “一筐草”变成“一堆宝”,亟需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利用现代科技去不断挖掘。但愿屠呦呦的获奖,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医药,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