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医学资讯

资讯中心>医学进展>消化内科> 精准消化病学及中国人群肠道特点

精准消化病学及中国人群肠道特点

收藏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6-01-14 13:56

精准医学研究

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准发展,经历了从品尝寻找到试验研究,进而不断深入,到精准治疗的一个过程。胃肠病的研究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精准发展的过程。1826年,科学家观察到胃肠的运动;1864年,肠神经系统被发现;1919年,科学家发现了肠道的免疫功能;1974年,科学家开展了肠道干细胞的功能研究;到了2009年,科学家对胃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肠道微生物宏基因阶段。

那么,什么是精准医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这样定义的:综合每个人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情况,确定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的新兴医疗方式。从这个意义来看,精准医学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特定患者、特定时机、准确诊断、精准治疗和明确预防。精准医学的近期目标,是“攻克”癌症疾病,长期目标则是获取能够全程管理健康与疾病的确切证据。

精准消化病学

精准消化病学的研究涉及胃肠形态学、胃酸抑制剂、幽门螺杆菌(Hp)、生物标志物、胃肠道间质瘤、IgG4相关性疾病、消化道肿瘤分子靶点和精准消化道内镜等诸多方面。

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Warren教授和Marshall教授发现并鉴定了Hp,从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后,科学家提出了Hp根除治疗。2015年6月30日,世界医学界权威的学术刊物The Lancet杂志官网封面头条,刊登了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重组Hp疫苗Ⅲ期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

2014年,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及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效果相当。另外,2014年,分子靶向药物阿柏西普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Li Z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激光共聚显微内镜下MG7抗体标记的分子探针的应用。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可见特殊信号,正常组织中未见荧光。该方法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中国人群肠道特点及肠道流行病学

研究发现,西方人肠道长度是身高的3倍,亚洲人肠道长度是身高的4.7倍。可见,中国人的肠道比西方人肠道更长(8cm:6cm)。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食物残渣、微生物的发酵系统,还要承担毒物及废物的排泄。Ye Chen等研究发现,中国人群与西方人群比较,肠道菌群呈现α多样性。这可能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相关,中国人群的饮食以植物为主,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而西方人的饮食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为主,食物多样性减少。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中国人群动物来源食物的人均摄入量增长明显。

炎症性肠病(IBD)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 中国IBD患病率仍低于西方国家,但病例数逐年增加,已由少见病发展为常见病;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约为11.6/10万人,克罗恩病患病率约为1.4/10万人。中国代谢性疾病调查发现,我国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男性呈升高趋势,女性自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中国癌症登记年报显示,发病率前10位的恶性肿瘤,男性中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占第二到第五位,女性的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占第三到第六位(图1);死亡率前10位的恶性肿瘤,男性中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占第二到第六位,女性的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占第二到第四位(图2)。有关Hp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Hp患病率为41.4%——80.4%,各个人群和地区之间的H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中国 肠道

医友评论0人评论)

匿名发表

热门检索:糖尿病伤医基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