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住在川音附近的年轻父母们有点烦,身边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七医院”)儿科夜间急诊关停了。娃娃半夜三更有个头痛脑热的,只有去更远的医院,去排长队挤急诊。最近,市民陈先生就遭遇了连跑3家医院才给宝贝看上病的闹心事儿。
医院为何会关停儿科夜间急诊?记者了解到,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四川乃至全国出现的“儿科医生荒”现象。
据公开报道,以2012年我国儿科医生和儿童之间的比例计算,对照美国的比例,当时中国儿科医生的短缺人数至少达到20万。
对此,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刘文英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呼吁:为了迎接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解决儿科医生荒问题,建议全国医学院恢复或新开设儿科专业。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多给儿科医生一些鼓励政策。
儿科·医生少
看病太难,带着孩子跑了3家医院
1月23日晚11点,家住锦宏俊苑小区的敬小明发现3岁的儿子发烧,他抱起儿子冲向家附近的七医院。在急诊挂号的窗口,他盼望着早一点给儿子看上病、拿上药,却被遗憾地通知:我们医院晚上的儿科急诊停诊了,建议前往其他医院。
几天前,成都市民陈先生的大女儿发烧。他观察了一天,晚上高烧到了40多度,实在扛不下去了,陈先生开车去急诊,到了附近的金沙医院,被告知医院早停了儿科夜间急诊;匆匆赶往西区医院,同样没开儿科夜间急诊;无奈陈先生又加急赶往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等排队挂上号已经是深夜11点了。
此时,陈先生前头还排着30多个候诊患儿。眼看孩子烧得小脸通红,他急得没有办法,先到附近买了个退烧贴应急。当晚,又是照胸片又是抽血,直到凌晨3点,等到了检查结果才确诊,孩子是肺炎,需要输液治疗。
医生不够,医院关停儿科夜间急诊
七医院是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副院长陈思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证实,由于医院人手不够,前不久才关停了深夜儿科急诊。
“我们也很无奈!”陈思说,医院只有五六个儿科医生,为了满足患者夜间看病的需求,医院整合住院和门诊值班医生资源,医生们放弃了部分休息时间,开设了夜间儿科急诊。但是,近年来,儿科医生荒现象出现,医院老医生退休,招新人困难,导致儿科人才匮乏。医院为了寻求发展,在双流开建了天府医院。陈思分析,新医院附近聚集了大量年轻人,对妇产科和儿科医生的需求量大,医院为了储备人才,在医院官网长期挂着招聘儿科医生的信息,对儿科医生考评制度和分配制度更加优厚,也给予更多培训机会,但依然无人问津。
去年下半年,因为人手不够,医院关停过一段时间儿科夜间门诊,为了满足患者需求又重新开设。最近,一名儿科医生生病住院,再也扯不转了,儿科夜间急诊实在难以继续,索性停了。现在,为了尽量照顾病人,夜间儿科急诊开放至晚上9点。“娃娃放学后,到医院输个液打个针还能满足。”她说,这是医院在尽最大努力向周边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障。
医院·特烦恼
综合医院,儿科医生招聘没人来
儿科医生紧缺,让一些综合性医院感到痛苦。
2015年,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被批准公开招聘两名儿科医生。结果,一个人都没招到。
在省人事考试中心官网公布的一份《四川省卫计委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调减取消部分招聘岗位情况公告》中,华西都市报记者看到,该医院儿科医师B岗位因无人报考被取消,儿科医师A岗则因报名人数未达到开考最低比例被取消。
无人报考,是因为单位不够好?还是因为设置条件过高?
该医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成都市春熙路附近,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还是四川省干部医疗保健基地和成都市120急救网络医院,承担着省级大型会议、活动的医疗保健、康复任务和卫生部的援外医疗工作。单位条件应该不错。
条件也不算苛刻,以儿科医师A岗位为例,仅要求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年龄也放宽至40岁以内,专业要求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为儿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仅限儿科方向)等。
专科医院,编制内招聘招不满
有综合医院领导向记者抱怨:儿科医生风险高,收入低,即使好不容易招到人才,也不容易留下来。他们要么转行,要么流向了专科医院或者民营医院。
专科医院的儿科医生是不是达到了饱和状态呢?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黄露熙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我们也很缺!”她说,今年医院准备招16个医生,其中儿科医生就占了10个。
她坦承,由于医院平台比较高,虽然儿科医生收入比其他科室医生收入少,但对儿科医生还是具有吸引力,每年招聘还能吸引到一些人,但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对此,医院采用了编制内招不满,就用编制外招聘的方式解决人才问题。
“其他医院就更困难。”黄露熙说,有时候,四川的医院组团去省外招揽人才,一些医院会说:“黄主任,你们还是给我们留一点人才哈,你们没看上的儿科医生,麻烦也给我们推荐一下。”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刘文英也说,一些市州的医院无奈之举是把儿科医生的门槛降到了专科。
一位儿科医生的自白:
工作累,收入低
一个娃娃看病,五六个大人盯着我
11月24日,周末,我下午1点过才吃上午饭,没扒几口,就放下了碗筷,又有家长带着咳嗽的患儿来看病了。
从医5年来,早已习惯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经常清早8点就赶到医院坐诊,一直要工作到第二天中午12点。连续工作的30小时,不断有家长带着咳嗽、发烧流鼻涕的幼儿前来问诊。一遍遍重复相同的话。有时候,一个孩子生病,两家人来五六个人陪伴看病。交流病情,五六双眼睛盯着我,压力非常大。
儿科护士的压力更大,因为给娃娃输液,一旦没扎准,家长就很容易控制不住情绪,有时候甚至会发生打人事件。
到了值班的晚间,时不时会有呕吐或肠痉挛的幼儿前来问诊,连个囫囵觉都睡不上。第二天白天,还要一一查房,并修改完接管患儿的医嘱。有的娃娃家长看不到我就很焦虑,抱怨咋又换医生了。我回到家后,时常还会因为患儿家长要求,又要临时赶回医院安抚。除了一遍遍解释病情说明原因,我甚至要拿着书本跟家长解释。最近很多输液治疗肺炎的娃娃,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疗程,但刚输了一两天,家长就来问,怎么娃娃还在咳嗽。甚至有些住院的娃娃连饿了哭了,家长都来找医生。
在我看来,要缓解医患矛盾,需要在国民教育中多普及一些医学常识。这样才能够遇事镇定,不盲目焦虑,而不是对着医生护士一顿辱骂,最后再奉上一句:“对不起,我不懂,娃娃生病我焦急。”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生杜渊
呼吁省政协委员刘文英:
建议医学院恢复或开设儿科本科专业
为何会出现儿科医生荒?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省政协委员刘文英的分析一针见血:国家对儿科医生培养方式出了问题,供给量不够,导致需求紧缺。
刘文英说,四川所有医学院在本科阶段就没有一所学校开设有儿科专业。现在,省内医学院只有研究生阶段才有儿科专业。
“现行制度下儿科医生人才培养是,本科学大临床专业,毕业后再确定具体方向。”刘文英说,由于儿科医生高风险,收入相对较低,很多人都不愿意主动选择当儿科/儿外科医生。他拿自己举例,他所在的本科班有40人,从事儿科的就只有他一人。他说,儿科医生紧缺,小儿外科医生更是稀缺,在成都,综合性医院里,只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省医院才开设有小儿外科。这会导致小朋友做手术要排队等待很久,就医难。
怎么办?刘文英建议有条件的医学院本科阶段恢复或者开设儿科专业。“本科培养的医生占了绝大多数,研究生及以上的人数会骤降,我们需要把基础夯实。”刘文英说,他还建议从制度上,多给儿科/儿外科医生一些鼓励政策,以及在对三级及以上医院评级考核时,把开设儿科、小儿外科等科室纳入评价机制。
回应
成都医学院:开儿科专业不难
对于刘文英的建议,教育界如何看待?他的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1月2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吴少平。他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未来,我国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将会更大,儿科医生荒将会进一步加剧。
从他掌握到的情况来看,学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方向时,主动选择儿科的很少。从2008年以来,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儿科基地招生最困难,每年都没招满过。“每年我们完成培养任务时,儿科任务只能完成四分之一。”吴少平说,部分人还是被动选择的儿科,被调剂过来的。
“解决儿科医生紧缺这个燃眉之急,恢复或新建儿科专业是可行的。”吴少平说,医学院和医院之间联系非常紧密,要整合这二者的资源,开设儿科专业一点都不难。“对于我们学院来说,要开这个专业,只要报批通过立马就可以开起来。”
川北医学院:去年就申报了儿科专业
省政协委员、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成军也认为,儿科与成人科相比较特点明显,一些处置与大人也不同,单设儿科专业非常有必要。李成军透露,川北医学院去年就向教育部申报了儿科专业,暂时还未批下来。他说,如果批准下来,学院准备首批儿科专业招生60人至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