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PCI长期预后
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DES)已经逐渐成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线设备,即使是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2015年的最新研究显示,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与DES治疗低危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通过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的疗程可改善长期预后。
PCI已成为大部分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血运重建治疗方法。随着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即使是复杂病变(如慢性完全闭塞[CTO]、左主干狭窄、分叉病变)接受急诊手术的成功率也很高。然而,我们仍然面临着两个关系到PCI术后结局的重要问题。尽管BMS和DES的引入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仍不能完全解决早期和晚期再狭窄的问题。能否进一步减少再狭窄和急性缺血事件所致的长期靶病变血运重建仍不明确。此外,虽然双抗治疗12个月以上可进一步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和缺血事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并发症。因此,双抗治疗最佳疗程仍有待确定。
BVS可改善PCI的长期预后。永久性金属支架晚期不良事件(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可能与持续炎症、正常血管曲率消失、血管舒缩障碍、支架断裂、支架内组织生长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发出了BVS。
ABSORB-3多中心随机试验在2008名稳定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比较了Absorb BVS和第三代DES的差异。该试验排除了高危患者(根据临床表现或病变特点)。在初始PCI中,置入的BVS少于DES(6.2% vs 0.9%; P = 0.001)。主要终点为1年后的靶病变失败(TLF)。意向性分析显示,BVS组和DES组主要终点发生率相似(7.8% vs 6.1%; P = 0.16),接受治疗分析结果为8.0% vs 6.1%(P = 0.12)。1年后两组支架内血栓总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5% vs 0.7%; P = 0.13),但BVS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更高(0.9% vs 0.1%; P = 0.04)。1年后两组中患者报告的心绞痛发生率相似(18.3% vs 18.4%)。数据表明,BVS的1年随访疗效和安全性可与第三代DES相媲美。BVS与DES相比的长期优效性仍期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从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角度考虑,第三代DES仍为标准治疗。
DES的一个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双抗治疗,与BMS相比它的冠脉愈合和内皮化延迟。第一代DES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高,因此推荐双抗治疗12个月。研究表明,第三代DES置入后双抗治疗疗程缩短是安全的。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466名高危患者(高龄>75岁,需口服抗凝药治疗,或肾功能受损);评价了无聚合物和无载体DES与BMS的差异。30天后停止双抗治疗,改为单抗。DES组主要疗效终点(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BMS组(5.1% vs 9.8%; P = 0.001),两组明确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2.0% vs 2.2%)和出血(13.9% vs 14.7%)事件发生率相似。DES组主要安全性终点(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或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更低(9.4% vs 12.9%; P = 0.005)。结果显示,无论患者和病变亚组如何,没有数据显示在双抗治疗方面DES较DES更有优势。
PCI术后双抗治疗的最佳疗程仍有争议,必须仔细评估延长双抗疗程的心血管事件获益和出血风险。DAPT试验中,患者接受DES治疗12个月后随机接受安慰剂或延长双抗给药时间。结果显示,延长双抗治疗疗程可减少支架内血栓但增加出血并发症。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延长双抗治疗疗程至48个月(平均33个月)与12个月的差异,因发现缺血终点发生率有降低趋势、出血无差异而提前终止。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33,435名有心梗病史的患者,延长双抗疗程显著减少了心血管死亡(RR 0.85, 95% CI 0.74-0.98)、卒中(RR 0.81, 95% CI 0.68-0.97)、心肌梗死(RR 0.70, 95% CI 0.55-0.88)和支架内血栓(RR 0.50, 95% CI 0.28-0.89);大出血并发症增加(RR 1.73, 95% CI 1.19-2.50),但致死性出血发生率(RR 0.91, 95% CI 0.53-1.58)和全因死亡率(RR 0.92, 95% CI 0.83-1.03)相似。
研究显示,择期PCI患者缩短双抗疗程(3-6个月)似乎更好,对于接受PCI的ACS患者若能够很好的耐受12个月的双抗治疗可考虑延长双抗疗程(至36-48个月)。
表1 双抗的建议疗程
2015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了所有患者和病变亚组接受第三代DES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BVS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的PCI后ACS患者延长双抗疗程(>12个月)是有利的。